瞽惑

語出:宋 司馬光 《聞喜縣修文宣王廟記》:“人之言曰:‘古民淳質故可教,今民偽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四年五月》:“今民之師帥,既不能以是為政,乃為魔頭者竊取以瞽惑其黨,使皆歸德於魔,於是從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説。”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聖人之學,日遠日晦,而功利之習,愈趨愈下,其間雖嘗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説,卒亦未能有以勝其功利之心。”

拼音

gǔhuòㄍㄨˇㄏㄨㄛˋ

解釋

迷亂;蠱惑。宋司馬光《聞喜縣修文宣王廟記》:“人之言曰:‘古民淳質故可教,今民偽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紹興四年五月》:“今民之師帥,既不能以是為政,乃為魔頭者竊取以瞽惑其黨,使皆歸德於魔,於是從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說。”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聖人之學,日遠日晦,而功利之習,愈趨愈下,其間雖嘗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說,卒亦未能有以勝其功利之心[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