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恚

恚怒。 恚憤。 怒恚。

基本內容

基本解釋:忿怒怨恨。

瞋 : 瞋 chēn 睜大眼睛瞪人:瞋目叱之。同“嗔”。

恚 : 恚 huì(四聲) 恨,怒:恚恨。恚怒。恚望。恚憤。怒恚。

《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殺 佗 ,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數升而愈。”《百喻經·人效王眼瞤喻》:“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二孝子傳》:“從父雖瞋恚,聽其語亟道母氏,已默默心動矣。” 梁啓超 《南海康先生傳》第六章:“吾但求法力之精進,吾何為瞋恚?吾何為退轉?以此自課,神明俱泰。”參見“ 瞋毒 ”。

佛教有十惡,“瞋恚”排名第九,其餘的為“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瞋恚、邪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