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化學CEO惠欣

睿智化學CEO惠欣:從不加班的瀟灑創業者
欣笑說他是個“瀟灑的創業者”,因為他幾乎從來不加班,每個月最多只有一兩天會晚回家。用這樣的頻率,年輕且“從未管理過別人”的惠欣在5年的時間裡將一個只有10萬資金和加CEO在內共5名員工的研發小作坊,帶成了擁有6個子公司、超過1000名員工、年銷售額過億的製藥研發外包集團。
他的瀟灑還表現在:所有的創業過程中,他似乎都躲在雷達的背面,不為媒體和大眾所熟悉,只是安靜地合成一種又一種的化合物,然後,就有人來和他談上市了。9月,他的睿智化學和美國投資公司德州太平洋(TPG)達成了融資協定,並開始著手在2009年上市的事宜。作為中國製藥研發行業毋庸置疑的亞軍,惠欣比他的欣賞對象——領頭羊藥明康德的李革更自喜:同樣是7年帶出一個上市公司,他自己則是白手起家,從零開始。
號稱中國“藥谷”的上海張江高科技產業基地在2002年還是人煙稀少的荒地,只有孤零零的3幢樓。是年,當惠欣辭去投行的工作,以10萬元資本在這片荒地上成立開拓者化學研究管理有限公司的時候,他多年從事化學研究工作的父母都表示反對。在他父母的眼裡,這和包工頭承接建築工程,然後找一幫民工來幹活沒什麼區別。
他的父母並不知道,歐美的製藥企業已經開始受累於耗資巨大但是卻鮮有成果的製藥研發,羅氏、禮來、諾華、葛蘭素史克等公司再也不願意承受花費10多億美元、歷時10年研製一款藥物,最後卻難得能夠走到最後的臨床試驗並獲得成功。給惠欣帶來第一筆生意的禮來,便是首批進入中國市場尋求低成本的研發人力優勢的跨國藥企。
但即便如此,惠欣也從沒有作過市場分析,沒有寫過任何一份商業計畫書。開拓者化學剛開始運營時,是和禮來一對一的研發外包公司,“只需要做好禮來交給的活兒就行了”。信任需要一點一點的建立,最開始禮來只把某項產品20%左右的研發交給開拓者,並且是最簡單的合成化合物,到現在80%左右的研發在開拓者完成。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項全新的生意:提供藥品研製階段某些鏈條的工作,最後由製藥廠商組合成品。“雖然我們擁有一些化合物的專利,但決不做仿製藥,這就是信任的基礎。”惠欣說
直到2003年4月惠欣成立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開始承接其他製藥企業的外包業務,才是他真正走進市場競爭的第一步,其直接結果就是,惠欣現在身體健康狀況最差的部位就是喉嚨,甚至需要專門請一個中醫做家庭顧問,持續調理。因為他每兩個月就要飛赴歐美市場進行為期兩周的銷售,一個個去說服客戶把研發業務交給他的公司。
開始只有20多人的睿智化學接的第一筆單子價值沒有超過3萬美元,但到今年9月,整個集團的銷售收入已經有2/3由這個創立4年的子公司提供,它的人數也已經壯大到超過700人。隨之而來的,上海張江開始樹立起鱗次櫛比的製藥企業的辦公樓。直到現在惠欣還把睿智化學辦公樓的第三層借給了葛蘭素史克作為其臨時中國總部。
目前,中國的製藥研發企業正在繁榮中經歷隱憂,不利因素有很多:人民幣升值、工資水平的攀升、利潤空間縮小、競爭的加劇。“這些企業一個一個地競爭,最後只能一個一個地倒掉。”惠欣說。儘管睿智化學也進入內地,在成都建立了研發基地,但在惠欣的日程表上排在更前面位置的,是如何向更加高端的生物、臨床等研發環節的遷移,並最終加強包括整個研發鏈條的整體實力。
他自己也開始了以投資者的身份管理公司的轉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