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鄰村

睦鄰村

睦鄰村,位於永定縣 高陂鎮政府所在地的村,全村現有人口達2190人526戶,轄14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 睦鄰村是市級文明村,村內有山背塘水庫。

基本信息

當地名人

睦鄰村有謝姓最早從明朝嘉靖年間遷入山前定居,歷史曾流傳歌謠“山東出孔子,山西出聖人,山前出謝貴,山背出闕文”。謝貴曾任四川 成都府新都縣正堂,後授《文林郎》,其後裔又出謝金榜《五經魁》大總裁,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撫福建等地方提督軍務。

陳姓福梓村《鴨子陳》歷史中醫世家,做了許多扶貧濟危、救死扶傷的工作。

“高陂一號”水稻制種專家陳榮瓚。

陳榮瓚,高陂睦鄰村人,生於1923年,1945年畢業於太平初級中學,1951年參加永定縣永定豐平初級中學任教。由於本人對科學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執著的精神,從:1956年開始就面向教學結合科研,進行雜交培育,長絨棉的試驗工作廠用聯核棉與離核棉雜交,培育新的優良品種,1959年經“上海國棉一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鑑定,棉絮纖維比世界最長酌埃及“那克”棉還長8公厘,可紡二百支紗,為世界最優品種,居世界第一。

道山書院

道山書院 道山書院

高陂中學的前身道山書院:在太平大甲墟高陂鄉睦鄰村,林壑優美,為藏修勝地。乾隆三十三年高陂眾姓於大甲市之西北方創辦道山書院。

由於教育的發展,鄉人廖海航、王紹經、陳靄丞等在道山書院的基礎上倡辦道山高等國小,經費由高陂各公丞撥充。1922年停辦,1929年校舍毀於火。

大夫第

坐落於大甲堂的大夫第,原名“耀遠樓”,十七世曲岩公(1716-1774)所建,是一座“三堂兩落”的五風樓,結構合理,坐落有致,人畜分居,花園式農家宅院,前有曬坪私塾和塾師住房,後有花園水果渠,左有門第余坪,右有碓房畜舍衛生間和池塘一口,占地面積五千平方。公少聰穎,幼聞庭訓,文義盡通,成人後在粵經商,所謀必中,遂至富饒,始置田莊宅院,因遠出粵海經商致富,故樓宇構就之日,名曰:“耀遠樓”取遠發之義。耀遠樓建成之後,祖孫三代一連建造了五座樓房,其中二座是較完整的三堂兩落的五鳳樓,或曰果真遠發了。至十九世美堂公於清同治二年恩授直隸州同加二級,誥贈其父啟園公,其祖曲岩公為奉直大夫,始命名為“大夫第”。曲岩公後裔以耕讀為本,工商並舉,歷代工商不替,人文疊起,科舉時代樓內有貢生二人,秀才四人,封典職員六人,監生十五人,近代生員更為發達,二十二代以下有教授級一人,書法家一人,企業家二人,工程師四人,處級以上九人,科級十人,大中專畢業生六十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有男丁一百六十多人,其中外出吃商品糧近一半之多,遠播國內國外,遠的僑居美國,國內散居港、台、京津、東北、西北閩粵等多省市。他們中為社會發展進步有不少作出了一定貢獻。改革開放後,大夫第應運而出,是永定土樓的一部分,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1986年春天,上海同濟大學土木結構系教授曾到此樓進行考察。1986年3月3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耀遠樓又博得日本朋友的青睞,一行十二人應中國建築學會邀請訪問參觀考察本樓土木結構工程,賓客還與主人留影紀念。國內外專家的來訪為耀遠樓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