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仁

睦仁

睦仁(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生於嘉永五年,為日本第122代天皇。

生平介紹

睦仁睦仁

幼名祐宮,是孝明天皇第二子。萬延元年(1860年)9月立為太子,慶應三年(1867年)1月9日即位。1868年1月,以下級武士為領導的倒幕勢力發動政變,在“王政復古”口號下,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將政權交還睦仁。8月,以明治天皇睦仁為首、由下級武士改革派掌權的明治政府成立,開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通過實施“帝國憲法”和開設“帝國議會”,建立起擁有內閣、憲法和國會的一整套君主立憲形式的近代天皇統治制度。
天皇睦仁具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利。
睦仁即位後不久,即發表了一封所謂的《御筆信》,叫囂要“繼承列祖列宗的偉業”,“開拓萬里波濤”,使“國威布於四方”。同時制訂了以武力政府世界的對外侵略擴張藍圖——“大陸政策”。其首要目標是侵略中國和朝鮮。明治七年(1874年),派兵入侵中國台灣,迫使清政府訂立《北京專條》。明治八年(1875年),派兵入侵朝鮮,製造江華島事件,次年迫使朝鮮政府簽訂《江華條約》。明治十五年(1882年)利用“壬午兵變”,迫使朝鮮簽訂《濟物浦條約》。明治十八年(1885年),由利用“甲申政變”強迫朝鮮政府簽訂《漢城條約》,並與清政府訂立《天津專條》。1885年中法戰爭後,明治政府進一步加緊了侵朝侵華戰爭的準備,終於在1894年利用朝鮮“東學道”農民起義挑起了甲午戰爭。
1894年6月2日,日本內閣決定以保護使館、僑民為藉口,出兵朝鮮,進行戰爭挑釁。為了有效地指揮這場侵略戰爭,6月5日,在東京成立了以天皇睦仁為首的戰時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同一天,經睦仁裁可,向駐紮廣島的第五師團下達動員令,向朝鮮派遣混成旅團。6月22日,日本內閣召開御前會議,決定以單獨“改革”朝鮮內政作為開戰藉口。7月23日派兵攻占朝鮮王宮,綁架朝鮮國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應為首的親日傀儡政權。7月25日挑起豐島海戰,同時派混成旅團進攻駐紮牙山的中國軍隊。8月1日正式下詔對中國宣戰,悍然挑起了侵略戰爭。睦仁在宣戰詔書中,大肆顛倒黑白、歪曲事實。明明是蓄意挑起戰爭,卻要裝扮成“始終與和平相始終”的和平保衛者,把無端出兵對朝鮮進行的赤裸裸的侵略,硬說成是“使朝鮮永免禍亂,得保將來治安”云云。
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後,睦仁率大本營由東京進駐廣島,同時頒布了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制訂好的所謂“作戰大方針”。根據這個“作戰大方針”,日本於開戰之初即派遣第五師團進入朝鮮,進行牽製作戰。同時改編海軍,成立適應戰時體制的聯合艦隊。經過9月15、17日的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的勝利後,隨即出兵侵入中國境內,為此日本先後動員了6個師團的兵力,即日本全國總兵力的90%,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經過8個多月的作戰,侵占了中國東北和山東的大片土地,最終以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而結束了戰爭。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中國掠得巨額賠款,割占了大量土地,攫取了許多侵略權益,從而使日本擠入了列強行列。以此為基礎,在經過10年準備後,於1904-1905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又戰勝俄國,成為東方霸主。
睦仁在位共45年,於1912年7月30日病死,由於在位期間使日本由落後的封建小國一躍成為軍國主義強國,而被後來的日本軍國主義政權奉為“曠代聖主”,其所推行的對內殘酷壓榨、對外瘋狂侵略的政策對其後的日本政府影響頗深,直到二次大戰戰敗,日本的軍國主義迷夢才徹底破滅。(北洋水師網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