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髒

真髒脈學名詞。一種病情危重、難治,預後險惡的脈象。

真髒 脈學名詞。《素問·陰陽別論》:“所謂陰者,真藏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素問·玉機真藏論》:“見真藏曰死。陰陽別論曰: 脈有陰陽, 知陽者知陰, 知陰者知陽。凡陽有五, 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 真藏也, 見則為敗, 敗必死也。所謂陽者, 胃脘之陽也。別於陽者, 知病處也; 別於陰者, 知死生之期。 玉機真藏論曰: 真肝脈至, 中外堅, 如循刀刃責責然, 如按琴瑟弦, 色青白不澤, 毛折乃死。真心脈至, 堅而搏, 如循薏苡子累累然, 色赤黑不澤, 毛折乃死。 真肺脈至, 大而虛, 如以毛羽中人膚, 色白赤不澤, 毛折乃死。真腎脈至, 搏而絕, 如指彈石辟辟然, 色黑黃不澤, 毛折乃死。真脾脈至, 弱而乍數乍疏, 色黃青不澤, 毛折乃死。諸真髒脈見者, 皆死不治也。黃帝問曰: 見真髒者死, 何也? 岐伯曰: 五臟者, 皆稟氣於胃, 胃者, 五臟之本也; 藏氣者, 不能自致於手太陰, 必因於胃氣, 乃至於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 精氣衰也; 病甚者, 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 故真髒之氣獨見, 獨見者, 病勝髒也, 故曰死。按: 此胃氣即人之陽氣, 陽氣衰則胃氣弱, 陽氣敗則胃氣絕矣, 此即死生之大本也。 所謂凡陽有五者, 即五臟之陽也, 凡五臟之氣, 必互相灌濡, 故五臟之中, 必各兼五氣, 此所謂二十五陽也。是可見無往而非陽氣, 亦無往而非胃氣, 無胃氣即真髒獨見也, 故曰死。
真髒脈 脈學名詞。一種病情危重、難治,預後險惡的脈象。《素問·玉機真藏論》:“真藏脈見乃予之期日。
--------------------------------------------------------------------------------
五臟真氣敗露的脈象。五臟的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由於該髒精氣衰竭 ,胃氣將絕,而各顯現出特別的脈象,但均沒有“胃、神、根”的脈氣 ,尤其沒有從容和緩之象。其中,肝的真髒脈弦硬勁急,脈體的緊張度 很高,切按下去像觸刀刃般繃緊;心的真髒脈堅硬而搏手;肺的真髒脈 大而空虛;腎的真髒脈是搏手若轉索欲斷或如以指彈石般的堅實;脾的 真髒脈是軟弱無力,快慢不勻(《素問.玉機真髒論》)。真髒脈的出 現對診斷某些慢性病的預後具有一定臨床意義,但由於中西醫對臟腑的 概念有所不同,臨症分析時,不宜生搬硬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