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過敏症

真菌(含黴菌及不發霉的菌株)的孢子和菌絲經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後,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具特異體質(特異反應性)的患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遺傳過敏性皮炎等患者)更易發生真菌過敏症。由於職業等原因,長期接觸或經常暴露於含有大量特殊過敏原環境的正常人中,亦可能發生變態反應。

基本信息

病因

真菌如同其他微生物,在變態反應的發生中有其一定規律性,但因其菌體大,細胞壁富有多糖體,有較複雜的代謝過程和酶系統以及潛在的抗原性等,故又與細菌和病毒不同,其對機體的致敏與下列因素有關:1.真菌在自然界的含量極大,真菌的各種產物均很微小,真菌的分布範圍極廣;2.菌種類別,變應原較強的如麴黴,鏈格孢等,易致過敏;3.孢子的抗原性較菌絲強;4.個體的敏感體質也起重要作用。

臨床表現

在臨床上,皮膚和呼吸道為主要反應器官,皮膚表現有過敏性皮炎,濕疹,遺傳過敏性皮炎,蕁麻疹,痒疹,瘙癢症,癬菌疹(可呈汗皰疹樣,濕疹樣,丹毒樣,多形紅斑樣,脂溢性皮炎樣,銀屑病樣,玫瑰糠疹樣,以至紅皮病樣等表現,而以汗皰疹最為常見)等;呼吸道表現有哮喘,過敏性鼻炎,農民肺(過敏性肺泡炎)等;此外尚有胃腸道,神經系統(如周期性偏頭痛)的過敏反應等。

檢查

1.皮膚試驗這是在真菌變應性哮喘的特異性診斷中套用最廣的常規檢測方法。2.嗜鹼粒細胞脫顆粒試驗 將患者的嗜鹼粒細胞從其血液中分離出來,在嗜鹼粒細胞的懸液中加入特異性變應原,如果患者的嗜鹼粒細胞已被此特異性變應原致敏,則將發生脫顆粒反應。3.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 這是檢測特異性IgE的方法,與體內試驗的結果具有相當高的符合率。4.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通過推算標本中IgE的含量,以判斷患者對真菌的敏感性及敏感程度。5.組胺釋放試驗患者對真菌的敏感性越高,組胺釋放的量越高。由此測定患者對真菌的致敏程度。

診斷

對於真菌過敏反應的診斷,除上述各種體內外試驗外,對於患者生活環境及工作環境的實地調查,亦有重要意義。真菌調查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暴片法,如花粉調查一樣,用載玻片塗上凡士林,置於患者生活環境中一定時期,然後計算降落於其上的真菌孢子數,並進行分類;二是暴皿法,將裝有真菌培養基的碟子暴露於環境中數分鐘,然後觀察在培養基上生長的真菌菌落,分別接種,作小培養,這樣可以作精確的鑑定。為了確定分離到的真菌品種與發病的關係,可以用真菌浸液作特異性激發試驗,或檢查血清中的特異性IgE。當病史、皮膚試驗、激發試驗或特異性IgE檢測各方面的結果吻合時,真菌過敏及致敏真菌的診斷就可以成立。

治療

治療首先要祛除致敏真菌,使用抗組胺類藥物及對症治療,重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另外,可採用真菌過敏的特異性脫敏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