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體,是隋代僧人智永傳世代表作,也是漢族書法史上的留傳千古名跡。

基本信息

簡介

真草二體,是智永傳世代表作,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的留傳千古名跡。傳智永曾寫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現傳世的有墨跡、刻本兩種。墨跡本為日本所藏,紙本,冊裝。計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為谷鐵臣舊藏,後歸小川為次郎。後有楊守敬內藤湖南所寫兩跋,論者認為墨跡本為智永真跡,也有人疑為唐人臨本。故宮博物院藏拓本。

歷史存留

《真草千字文》,北宋時宣和內府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流傳下來的《真草千字文》墨跡只斷爛了開首兩行,其他都尚稱完好;至於缺的部分,也已根據關中本補全。所謂“關中本”,是宋朝大觀三年時薛嗣昌根據長安崔氏所藏真跡,於大觀已醜(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稱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據說「頗極精工,無復遺恨」,可說是善本,但感覺和墨跡相比稍差一些。

影響

《真草千字文》是他晚年以當時的識字課《千文字》為內容,用真,草兩體寫成四言文章,便於初學者誦讀,識字。這類文章古代即有,而以南朝梁武帝命周興嗣所撰千字文流傳最廣,名人書寫而傳世者很多。從書史發展來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的規範作用超過了傳為東漢蔡邕書《熹平石經》的影響。
《真草千字文》法度謹嚴,一筆不茍,其草書則各字分立,運筆精熟,飄逸之中猶存古意,其書溫潤秀勁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評曰:“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又如蘇軾所評:“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此書代表了隋代南書的溫雅之風, 繼承並總結了“二王”正草兩體的結體、草法,從體法上確立了它的範本作用。

作者簡介

智永,陳、隋間僧人,名法極,姓王,會稽人,善書法,尤工草書。為王羲之七世孫,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後。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人稱“永禪師”。常居永興寺閣,臨池學書。閉門習書三十年。初從蕭子云學書法,後以先祖王羲之為宗,在永欣寺閣上潛心研習了30年,所退廢筆頭滿五大竹簏,埋之成冢,謂之“退筆冢”。智永成為聲名卓著的書法家。至使求墨寶者絡繹不絕,踏破門檻,不得不用鐵皮裹上,後來,這故事變成了一個典故,叫“鐵門限”。智永妙傳家法,精力過人,隋唐間工書者鮮不臨學。年百歲乃終。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書法高足。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他學鍾繇《宣示表》,“每用筆必曲折其筆,宛轉回向,沉著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紙背者”。他所寫的《千字文》清何紹基說:“筆筆從空中來,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以喻之”。我們細讀他的墨跡《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筆上藏頭護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韻律的意趣。董、何之說可謂精確、具體、恰當。

相關作品:啟功真草千字文

啟功真草千字文

《啟功真草千字文》是啟功先生四十多年前臨智永禪師千字文墨跡本的作品,筆筆用心,字字求精,被藏家沈益華悉心保存四十年,仍墨香四溢光澤如新,實屬不易。這部書法作品真草對照,楷法謹嚴,草法規範,是學習者了解漢字的演變規律、釐清真行草三種書體之間的關係、臨摹和學習書法的最佳範本。全篇章法通透,布局灑脫,即保留了智永禪師筆法嫻熟、墨韻流暢的特點,又體現了啟功先生剛柔並濟、濃淡相宜的風格,是目前見到的唯一一部啟功先生用兩種書體書寫的千字文,彌足珍貴。

收藏始末

北京畫家沈益華,又名和平,在北京西城的四合院長大,他的姥姥家與啟功先生家是至親世交。小時候,沈益華的姥姥經常帶他到啟功家串門,啟功先生和他的夫人章寶琛也時常到沈家看望他的姥姥。啟功先生一直管沈叫他的小名“和平”。當他人到中年,去啟先生家探望時,啟功仍然親切地叫他“小和平”。沈益華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愛畫畫,啟功先生送給他很多畫作,遺憾的是因為沈益華當時年齡太小,不懂得珍惜,又因為他家與啟功太熟,沒把啟功先生的畫作當回事,任由“小和平”拿他的字畫當模子,在原作上鋪上薄薄的宣紙描摹,所以當時啟功先生送給沈益華的字畫一張也沒有保留下來。
七十年代的時候,沈益華大約十多歲,一次姥姥帶他到啟功家串門,姥姥指著他對啟功說:“小和平現在一心想學寫毛筆字,您看什麼字帖比較適合他?”當時的字帖以毛主席語錄為主,真正好的字帖極少。啟功先生想了片刻說:“現在市面上也沒什麼好字帖,我這有一本我剛寫好的《真草千字文》,兩種字型,字數又有兩千餘字之多,適合臨摹,就送給他吧”。小和平和他姥姥沒有想到啟功先生竟然會主動把他認真創作七天七夜的千字文送給他。此書日後便被小和平經常當作範本來臨摹,也從此被其一直收藏近40年多年至今。這本《真草千字文》不僅代表著啟功先生對孩子的關愛有加和為教書育人願意奉獻的精神,更蘊含著啟家和沈家兩家多年來的至深感情。

公之於世

2015年啟功仙逝十周年之際,《啟功真草千字文原大墨跡本》由北京師範大學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沈益華撰寫了出版後記。本書根據原作複製而成,筆墨清晰,纖毫可現,真實完整地保留了原作的風貌,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