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傑

盧鴻傑,號大興居士,幼時拜張建民先生、書法家蘇萬順先生為師。遍臨名家諸帖,真、草、隸、篆手模心啄,尤以行、草、隸見長。   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首都書畫院副院長,金絲楠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中山書畫社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盧鴻傑,1974年出生,北京人,號大興居士。他幼時即拜張建民、蘇萬順先生為師,現為首都書畫院副院長,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山書畫社理事,《北京晚報》畫廊簽約書畫家。他的作品在《光明日報》、《藝術與收藏》、《藝術》、《參考訊息》、《人物周刊》等權威或主流媒體均有發表、刊登。
盧鴻傑遍臨名家諸帖,真、草、隸、篆,手模心摹,皆有其自身的語言和特點。無論是他用鐵線書寫的《百順圖》長卷,還是大量隸書、行書、草書等毛澤東詩詞、語錄及口號等尺牘小品,尤其是那現代書畫家少有問津的鐵線篆書,無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在當代藝術文化環境中,他的這場簡單質樸、坦誠、自然的美展,也讓參觀者有一種胸懷浩蕩之感觸。
人可能說假話,作品只能說真話。鴻傑畫的虎,強調以書法入畫,抑揚頓挫,順逆繁簡,勾斫點染,放筆直下,皆以其雄強的筆墨,擔綱攜領,成其形體、潤其色澤、全其骨氣。筆下之虎,神情誇張,威猛雄健。觀鴻傑畫作,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自然界中萬物生靈的陽剛之氣彌散寰宇,心靈的呼喚盡在筆端。
劉建偉在《來自傳統的追問——青年書畫家盧鴻傑寫真》一文中如此寫道:人群中,你可能忽視他;認識他,你一定會記住他;交往中,你就結識了一位透明的朋友。這就是青年書畫藝術家盧鴻傑的寫真。在當今浮躁的藝術創作環境中,他固執地守望著體現自己那個質樸,天真、坦誠的心靈家園,當他把這份努力和熱情傾注到書畫創作中時,人們的視覺被觸動,內心被感染,精神被勾沉起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畫展獲獎

1999年《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特別金獎
2003年9月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二00三文化藝術邀請展——成都
2003年11月百名書畫名家作品交流展——北京
2004年5月紀念“五四”青年節當代優秀中青年書畫家八人展——北京
2004年7月紀念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創作五十周年七人展——北戴河
2004年8月京晉兩地書畫名家交流展——太原
2005年2月應邀為中韓圍棋對抗賽題寫名稱
2005年6月應北普陀影視城之邀舉辦個人書畫展——北普陀影視城
2005年9月國務院機關離退休幹部暨全國知名書畫家作品展——軍事博物館
2006年8月應邀在韓國清州舉辦書畫展
2006年9月應邀在日本東京舉辦書法展
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世足聯、亞足聯及各界人士收藏,多次被《藝術與收藏》《百年中國書畫家名錄》《當代書畫精英百人畫集》《長城頌書畫收藏精品集》《厚德箴言——百德成語書法集萃》《和諧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作品集》《風雨同舟六十年——各民主黨派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書畫作品集》《藝術》《當代文萃》《城市文萃》《海峽兩岸書畫家辭典》《中華小記者》《百姓生活》、光明日報、參考訊息、中國國門時報、中國發展報、北京法制晚報、人物周刊等多部畫冊、雜誌和報紙發表刊登。

作品評價

山君之威猛躍然紙上--盧鴻傑的書與畫

文/若禪
鴻傑其人,頭腦聰敏,磊落不拘小節,強頸而又快意恩仇。不管是其作品,還是處事人格,均透出一股俠客的氣度。每每高朋滿座、滿室茶墨生香,論道酣處,筆走龍蛇,墨翻驚浪,又往往語驚四座,令人玄機頓悟,擊節當歌。
書畫之道,全在靈性,然廢畫三千,棄筆成冢,亦是功力、學養不可或缺之歷程。轉益多師,雲鶴交友,遍臨名家諸帖,真、草、隸、篆手模心啄,契而不捨,自出機杼,尤以行、草、隸見長,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多師、多友、多游、多看、多讀、多練,既尊古又敬賢,積跬步以成千里,納涓涓溪流以成江海,是他一以貫之的風範。
鴻傑畫虎,直逼乃師。強調以書法入畫,抑揚頓挫,順逆繁簡,勾斫點染,放筆直下,皆以其雄強的筆墨,擔綱攜領,成其形體、潤其色澤、全其骨氣。筆下之虎,神情誇張,威猛雄健。觀鴻傑畫作,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自然界中萬物生靈的陽剛之氣彌散寰宇,心靈的呼喚盡在筆端。但見松濤陣陣,月掛西天,山泉嗚咽,虎嘯低吟;間或巨石滿崗,草色蒼莽,山君蓄勢;亦或是狂風驟起,沙塵撲面,怒吼如雷,聲激四野。無論是哪一種狀態,整幅畫卷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透出一股逼人的凜凜寒氣。山君之威猛躍然紙上矣。

來自傳統的追問

文/劉建偉
人群中,你可能忽視他;認識他,你一定會記住他;交往中,你就結識了一位透明的朋友。這就是青年書畫藝術家盧鴻傑的寫真。在當今浮躁的藝術創作環境中,他固執地守望著體現自己那個質樸,天真、坦誠的心靈家園,當他把這份努力和熱情傾注到書畫創作中時,人們的視覺被觸動,內心被感染,精神被勾沉起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性格即命運的咒語,幾乎成了人們的共識,對盧鴻傑先生的創作行為,我想引伸為性格即作品。如此說的原因,就是要區別於藝術界把藝品即人品作為真理的傳說。人品有多面性,被取向的藝品更有多義性。反觀盧先生,面對急功近利的藝術界,不迎合、不媚俗,更不隨波逐流,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就是這個固執的個性,才成就了或者說奠定了他現在的書畫藝術張力。
認識盧先生近二十年了,今天介紹盧鴻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性格。筆者以為,盧先生在書畫藝術創作中取得的成績,他那與生俱來的性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又因為這個性格,決定了他把投入書畫藝術創作的行為,選擇為自己一生的生活方式。因此,欲要了解盧先生,首先要走進他的世界,尤其對一個不善言辭又全身心傾注在藝術韻律的他,我們一定要看看盧先生以行書寫就的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水調歌頭》《阮郎歸》《定風波》和文天祥的《正氣歌》以及陳師道的《清平樂》等;用鐵線書寫的《百順圖》《百虎圖》《百龍圖》和唐詩宋詞等;以隸書寫的《千字文》《弟子規》《春江花月夜》等大量的巨幅長卷,大量的八尺、四尺整紙,大量的尺牘小品,其中還繪製了形式形象各異的《群虎圖》《三君圖》《猛虎下山》、《浩然獨存》《積健為雄》和神態多變的虎頭塑造。這樣大量的作品,無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尤其是那現代書畫家少有問津的鐵線篆書。正是盧先生對各種書體,風格、線條語言得心應手的掌握和運用,才有了今天的盧氏風格。人可能說假話,作品只能說真話。
這些曾參加過中外各種書畫邀請展、個人書畫展的作品;這些被國內外各界收藏的作品;這些廣泛刊登於藝術刊物、報紙、網路、電視台和書畫集的作品;每每談到這些品類繁多的創作時,他沒有那種如數家珍的自豪,往往是記不清了,有時還要感謝別人告訴自己已被收藏的地方和內容以及在那裡陳列。這又是他性格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面。
我們知道,所有的藝術創作活動,不動起來就不能夠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充分表現,不靜下去則不足以用心沉積藝術內在的聯繫,感悟藝術的精神氣韻,開拓藝術的創造活力。
我們在盧先生的大量創作中發現,一方面是行筆揮灑自如,氣勢豪邁侵人,另一方面又呈現著莊重、秀麗、柔美的視覺感染。放眼看去他幾乎完全以書法線條入畫繪製的老虎,其威猛造形自有一種雄健和大氣。盧先生作為大師胡爽庵先生的第三代傳人,雖然沒有付出更多的傳統摩繪,其對虎畫別開生面的貢獻卻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對盧先生已經走過的藝術創作道路,我們可以發現作者性格使然經歷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靜態階段。那是還在青少年時代,他完全憑著自己對線條懵懂的吸引,在描摹中產生著強烈而難捨的興趣,願逢機緣,有幸拜了畫虎名家張健民先生和著名書法家蘇萬順先生為師。這期間,他大量臨摹、書寫,饑渴擇食,充分釋放著自己與生俱來的興趣。
第二階段,即進入動態階段。由於他的聰穎好學,在廣取博收的耕耘中,不到而立之年已是頻繁參加展覽,應邀出席筆會,各種社會活動紛沓至來,每天忙得不亦樂乎。這時,一位比自己年長的油畫家朋友宴明的行為引起他的關注。宴明自從中央美院油畫系畢業後,由於渴望藝術創作的自由狀態,一直沒有去分配的藝術院校報到,儘管生活過得拮据簡單,但全部熱情傾注在藝術創作中,歷多年而矢志不移,終於畫出了不可替代的藝術風格。由此盧先生經常反思,自己這樣每天不斷地寫、每年不斷地畫,方向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意義是什麼?他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困惑,用他自己的話說:“外面的世界饋贈了自己豐富的營養,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污染。”
人的一生,一旦選擇了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也就注定了無法廻避這種生活方式帶來的宿命。獻身藝術的人,不僅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勞動,而且需要具備出眾的勇氣。因為,在藝術的有情和無情之間,成功者可能躋身藝術殿堂,有望成為照耀後人的一顆星辰;失敗者中能成為同道的墊腳石已是幸運,更多的則是徒勞無功,望洋興嘆。盧先生面臨著社會的多重影響,他想到了戰勝自己。
於是他進入了第三階段,即重新的靜態階段。這期間他仍然是每天在寫、在畫,但顯然遠離了社會的干擾和心態的浮躁,同時,靜下來看書時,也和以前大不一樣。一年過去了,又一年過去了,他在對自己的反省中,在對傳統的追問中重新找到了創作的動力,和過去同樣的東西,由於新的感知,新的眼光使他看到新的境界。雖然伴隨著煉獄般的痛苦,也品嘗到藝術破解的快感。正像盧先生自己說的,過去僅靠興趣學藝的時候,伴隨自己的只有形式的美,當把心都交給藝術的時候,感覺伴隨自己的卻是漢字的靈魂。一個近乎閉關修行的過程,不知不覺中八年過去了。
2011年初秋的一個晚上,沉寂多年的盧先生突然給我打電話,他說悶的太久了,想借各界朋友的眼睛挑挑毛病,於是又動起來,又出現在故交新知的面前。當在新聞大廈酒店二樓沁元春茶館,遁世八年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盧先生,以他不變的純樸個性,為我們奉獻出多種形式又極具個性形象的作品。這一切都在說明,正是在對傳統書畫藝術不急不忙的細嚼慢咽中,他追問著傳統,反思著自己,並吸收為己用。
無疑,這次重出江湖的動態行為,已然構成了他從藝的第四個階段。回顧走過得路,有人說靜為動之母,有人說動為靜之母,或說動靜互生互利。其實事情也沒那么複雜,每個書畫家即使面對同樣的問題,也會有或小或大的個體差異,或者完全相反的作用和結果。盧先生藝術創作的成績,經歷了這四個階段,藝術創作上出色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遠離喧鬧藝術圈那段安靜時期,藝術之手為他種植的一顆顆種子不斷在心裡發芽。每次談到於此,盧先生心裡總是溢滿了感恩之情。當然,各個階段中,是否遺留了什麼隱患或遺憾,目前也是尚未可知。所幸的是,盧先生現在的狀態,顯然進入了一個亦靜亦動,動靜隨心的境界,他很享受這種可以控制的為己所用的創作環境。筆者以為,這個狀態可以成為盧先生今後從藝的第五個階段,希望作者把這種狀態更長地延續下去,假以時日,我們將會看到什麼樣的盧先生呢?(作者為資深記者、知名評論家)

存在與不虛無

文/魯力於福建泉州
我所認識的盧鴻傑是一位憑天份和激情為書法藝術瘋狂到底的人。那一年冬季的夜裡,我作為遊子投宿在北京大興屬於他的家的沙發上,凌晨三點醒過來時,他還在懸著筆管……這便是充分的證據。當然,他有時也很冷靜,這種情況往往是他痛苦的倦縮在我曾睡過的那張床上的時候,我曾告戒過其他朋友,這種時候最好不要惹他,否則他“六親不認”,待他把問題想清了後,他就是正常的人。這就是藝術家的通病——那是在傾聽靈魂的腳步。
中國書法藝術是唯一不會被西方藝術接管的中國人文文化領地,他以其恢宏的氣魄,捍衛著中華文化的尊嚴。但在當代商品文化中,他有時讓人覺得清貧,像似一位寒風中清瘦的俠義孤客,卻胸懷浩蕩,且他手中的那柄劍所能劃出的軌跡,則是宇宙規律的飛舞。這一點終會被世人所識。
盧鴻傑的字,給人拙樸而不煽情的表現,這與源自他靈魂中缺少媚世的成分有關,兩個油餅半斤酒便忘形而得其意,快樂因此而起,因此通宵達旦樂此不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中國書法藝術才綿綿不竭,令人由衷敬意。
冬至節令剛剛過了,那天才與幾位朋友,吃著南方的圓子聊起了北京的冬天,是時我真想挎上行囊,北上故地、踏著雪跡、乘著月色,敲開鴻傑的家門,把我南方的好酒拿將出來與這位年輕的書法家痛飲良宵,共敘往昔,也祝他高峰更上。

作品展覽

燕趙大地巡展首展亮相石家莊2015年1月16日上午,由河北畫院、北京晚報畫廊共同主辦的“毛澤東經典詩詞、語錄賞析——北京青年書畫家盧鴻傑燕趙大地巡展”首展在河北美術館隆重開幕,拉開了京冀兩地藝術家交流的序幕。
平中出新、老而彌新、新新相印成了此次展覽最大的特色,展覽向人們傳達的“生活離不開藝術,藝術離不開大眾,藝術就在我們身邊”的理念讓現場觀眾受益良多。
此次展覽共展出60餘件作品,以毛澤東部分經典詩詞和語錄作為書法表現特色,同時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德、善、福”等為書寫內容,如《百順圖》、《百壽圖》、《百福圖》及相關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語言,在亦俗亦雅中彰顯中國夢想,進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覽作品採用不同書體書寫,加強了內容和形式的藝術感染力,同時製作了多種形式和體裁烘托展覽的整體效果。

“筆墨移情盧鴻傑書法·繪畫作品展”在京舉行2015年7月1日,“筆墨移情——盧鴻傑書法·繪畫作品展”在北京東交民巷藝術館隆重開幕,讓觀眾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又能從作品之中感悟人生,互動產生共鳴。本次展覽除展出盧鴻傑先生繪畫《虎》系列作品外,書法作品多以毛澤東詩詞內容為主。
盧鴻傑鍾情於虎,是崇尚英雄、正義、責任、大愛的一種表達。其筆下之虎,時而《浩然獨存》《積健為雄》,時而《沉默是金》《長嘯擎天》《壯志凌雲》。有《三人行》的尊師重道,亦有《母與子》的大愛無疆。縱觀本次展出之作品,或虎虎生威,重筆描繪神聖不容侵犯的威嚴之態;或萌態可掬,揮毫點綴人之初性本善的純真之情。
畫“虎”的豪放與細膩,同樣在其書法作品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本次所展出的書法作品,可以說是繼石家莊展覽之後的延伸和升華。以毛澤東、辛棄疾等豪放派詩詞為主題內容,不難看出盧先生所持秉性豪爽的一面。所摘抄的經典名句都負有獨到的寓意,其感情真摯細膩,在書寫者的筆鋒中躍然紙上,字裡行間深藏。
既有《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的豪放性格與王者氣概;也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浪漫情懷。有《路》道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用以引導當代有志青少年,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慕德懷仁》的品格,堅定《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愚公移山人定勝天》的信念,《只爭朝夕》,這是一種社會責任;亦有《治國就是治吏》《貪污與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的時弊針砭,不忘擔當。
盧鴻傑先生書法造詣頗深,除真草隸篆信手拈來之外,其獨具特色的立體書法極富動感,鐵線篆書也深得觀眾的追捧。
其書其畫,不拘一格,豪放於行,內斂於心,迸發於情,養性於德。觀盧先生之作品,常有一種動感之形態,活靈活現,亦能產生共鳴。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5日。該展覽由中國民族畫院、中文華夏藝術投資基金會、北京聚賢添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北京東交民巷藝術館承辦,北京墨緣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鴻道佳揚(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華夏紅石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社會活動

名師親臨校園講授 學生領悟傳統文化
——北航附中邀請著名青年書畫家盧鴻傑老師講授中國傳統書畫
2014年4月10日,北航附中音美教研組聯手初一年級開展了“名師進校園”講座活動,邀請了著名書畫家盧鴻傑老師為初一年級同學講授中國傳統書畫。
在講座過程中盧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繪畫作品,介紹了自己的書畫創作方面的心得,並針對同學們感興趣的書畫作品做了深入的講解。在師生面對面環節,初一二班馬芸茁、付思維、朱逸陽同學分別展示了自己的書法作品,盧老師現場對同學們的書法作品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同時老師也對大家在書畫學習方面的成績予以了充分肯定,並對同學們今後的專業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個講座在輕鬆、互動的氛圍中結束,這次活動幫助同學們更深入的領悟到了中國繪畫、書法無以倫比的藝術美感和文化內涵。今後附中還將邀請專家來校指導,相信同學們經過努力,一定會在專業方面不斷提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