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軍[空軍試飛員]

盧軍,中國籍,1956年6月26日出生,空軍試飛員。

即使有那么一天,化作流星隕落天際,也要在天空留下一道閃射光芒的軌跡。----“試飛英雄”黃炳新.

盧軍,1956年6月26日出生。1972年入伍,生前任空軍試飛團副參謀長(一級試飛員),中國試飛員學院副院長。曾擔任我國多種機型的首要試飛員,是國產三角翼飛機失速尾旋試飛第一人。為我國的航空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多次出色的完成了國外培訓任務。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俄羅斯試飛員學院頒發的畢業證書,榮立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獲航空部立功、嘉獎多次,是空軍一名優秀的試飛員。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由試飛院王啟研究員等帶著盧軍、雷強在俄羅斯學現代飛機飛行。盧軍時任試飛團副參謀長,是俄羅斯試飛院最佩服的中國試飛員之一。他在蘇-27、蘇-30、米格-29、圖—154等飛機上只飛了幾天就遊刃有餘。那時盧軍作為學員在前座,俄羅斯王牌試飛員作為教員在后座。后座教員只是在萬不得已的緊急情況下切換操縱。但僅僅過了幾天,盧軍就掌握了他的全部技巧,甚至在不少方面比教員做的還到位。這位俄羅斯王牌試飛員為他舉起了大拇指,很快就放了單飛。分別時,他專門為盧軍送了一幅自己創作並簽名的飛機版畫作為紀念。

1991年7月8日,又一次科研試飛即將起航。執行此次試飛的是空軍某試飛團正團職副參謀長、中國試飛員學院副院長盧軍。 盧軍是被俄羅斯試飛專家譽為中國當時幾個試飛尖子之一。當時只有他在“米格-21比斯”(Y)飛機上飛過大迎角、失速尾旋試飛等世界航空界公認的高難度科目,填補了我國航空事業的空白。他飛“飛豹”時起飛迎角常常是80度,幾乎是500米滑跑後垂直升空,然後倒飛改平。 “飛豹”在空中加速,以每小時2 000多公里的速度飛行,當進入河南上空時,盧軍習慣地看了一下油量表,心中一驚:油量在迅速下降!有著豐富飛行經驗的盧軍馬上意識到,飛機在漏油!他採取了一切措施,可油量還是在急劇地下降。他對準話筒喊道:“1號、1號,5號出現漏油,要求返航。” 機場指揮員聽到呼叫,立刻意識到這是嚴重的空中故障,當即回答:“5號迅速返航,注意安全!”同時讓機場上空所有飛機避讓。 “飛豹”終於在跑道盡頭出現了。一般歸航飛機,須作一個小航線,即轉一圈落地。為節省油料,盧軍直接對準跑道,降低高度。此時“飛豹”像一個灑水車,拉起一道濃濃的油霧,在藍天綠地間看得一清二楚。 “飛豹”安全落地了,油箱只剩下30多公升油!好懸哪!再晚一會兒,就是機毀人亡的慘劇。 事後查明,是飛機一個輸油軟管脫開造成漏油。 四年後的1994年4月4日,盧軍在一次訓練中血灑機場,年僅38歲。噩耗傳來,震動了整座飛機城,震驚了中國航空界。犧牲後,盧軍被追記為“飛豹”定型一等功臣。“飛豹”飛機的模型在西安烈士陵園內伴著這位年青的英靈。這件事,在CCTV《實話實說》採訪試飛員李中華的節目中也提到了:主持人:在他有任務的時候,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可能有的時候會胡思亂想?潘冬蘭:會。 94年的時候,我們團出了一個一等事故,一等事故在部隊就是機毀人亡,94年。那個時候他在俄羅斯學習,那個飛行員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關係非常好的。當時團裡邊那兩天的氣氛都特別難受,然後我就不停地給他寫信。信,他可能也有感覺,信就是一個內容,你要注意安全,不管飛多么簡單,都要好好準備,就是特別羅嗦,也不知道為啥那么羅嗦。有一天晚上,我們家的飛機模型,放在我們家窗台上,颳風嘛,窗簾把飛機模型刮到地上了,“啪”就碎了。我當時一下子就坐起來了,我一看飛機模型碎了,我的心就開始慌,我就覺得怎么回事,飛機模型怎么會碎。而且這兩天都在那種氛圍里,就特別緊張,一晚上都沒辦法睡覺。越想越害怕,那就亂想了,就這樣那樣想,本來女人就愛瞎想。第二天上班跟我們主任說,想辦法聯繫一下中華,看看他在那邊怎么樣了。然後我們主任一看我急成那個樣子,眼淚都流下來了,馬上就到外事辦,我們打電話特別麻煩,給他打個電話,到外事辦打個專線,說他們這兩天沒事,挺好的,沒飛行,在地面理論學習。這會兒心才落下地。在CCTV的相關節目中,通過採訪一個專家介紹了事故發生的經過,飛機沒有拉起來,接地最後解體節目中也出現也試飛英雄盧軍的照片,但是經過處理的,只能看見一個輪廓,英雄在J7戰鬥機前面的留影。正是這些捨生忘死大無畏的試飛英雄,是他們把中國一個又一個的新型戰機托舉上天,讓我們記住英雄的名字----盧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