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賁

盧賁,字子徵,涿郡范陽人也。父光,周開府、燕郡公。賁略涉書記,頗解鐘律。周武帝時,襲爵燕郡公,邑一千九百戶。後歷魯陽太守、太子小宮尹、儀同三司。平齊有功,增邑四百戶,轉司武上士。時高祖為大司武,賁知高祖為非常人,深自推結。宣帝嗣位,加開府。

基本信息

盧賁,字子徵,涿郡范陽人也。父光,周開府、燕郡公。賁略涉書記,頗解鐘律。周武帝時,襲爵燕郡公,邑一千九百戶。後歷魯陽太守、太子小宮尹、儀同三司。平齊有功,增邑四百戶,轉司武上士。時高祖為大司武,賁知高祖為非常人,深自推結。宣帝嗣位,加開府。
及高祖初被顧托,群情未一,乃引賁置於左右。高祖將之東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潛令賁部伍仗衛,因召公卿而謂曰:“欲求富貴者,當相隨來。”往往偶語,欲有去就。賁嚴兵而至,眾莫敢動。出崇陽門,至東宮,門者拒不內。賁諭之,不去,�目叱之,門者遂卻。既而高祖得入。賁恆典宿衛,後承問,進說曰:“周曆已盡,天人之望,實歸明公,願早應天順民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禪,命賁清宮,因典宿衛。賁於是奏改周代旗幟,更為嘉名。其青龍、騶虞、朱雀、玄武、千秋、萬歲之旗,皆賁所創也。尋拜散騎常侍,兼太子左庶子、左領軍、右將軍。
時高�、蘇威共掌朝政,賁甚不平之。柱國劉�時被疏忌,賁因諷�及上柱國元諧、李詢、華州刺史張賓等,謀黜�、威,五人相與輔政。又以晉王上之愛子,謀行廢立。復私謂皇太子曰:“賁將數謁殿下,恐為上所譴,願察區區之心。”謀泄,上窮治其事。�等委罪於賓、賁,公卿奏二人坐當死。上以龍潛之舊,不忍加誅,並除名為民。賓未幾卒。
歲余,賁復爵位,檢校太常卿。賁以古樂宮懸七八,損益不同,歷代通儒,議無定準,於是上表曰:“殷人以上,通用五音,周武克殷,得鶉火、天駟之應,其音用七。漢興,加應鐘,故十六枚而在一�。鄭玄注《周禮》,二八十六為�。此則七八之義,其來遠矣。然世有沿革,用舍不同,至周武帝,復改懸七,以林鐘為宮。夫樂者,治之本也,故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是以吳札觀而辯興亡。然則樂也者,所以動天地,感鬼神,情發於聲,治亂斯應。周武以林鐘為宮,蓋將亡之徵也。且林鐘之管,即黃鐘下生之義。黃鐘,君也,而生於臣,明為皇家九五之應。又陰者臣也,而居君位,更顯國家登極之祥。斯實冥數相符,非關人事。伏惟陛下握圖御宇,道邁前王,功成作樂,煥乎曩策。臣聞五帝不相沿樂,三王不相襲禮,此蓋隨時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從之,即改七懸八,以黃鐘為宮。詔賁與儀同楊慶和刪定周、齊音律。
未幾,拜郢州刺史,尋轉虢州刺史。後遷懷州刺史,決沁水東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溫縣,名曰溫潤渠,以溉舄鹵,民賴其利。後數年,轉齊州刺史。民飢,穀米踴貴,閉人糶而自糶之。坐是除名為民。
後從幸洛陽,上從容謂賁曰:“我始為大司馬時,卿以布腹心於我。及總百揆,頻繁左右,與卿足為恩舊。卿若無過者,位與高�齊。坐與凶人交構,由是廢黜。言念疇昔之恩,復當牧伯之位,何乃不思報效,以至於此!吾不忍殺卿,是屈法申私耳。”賁俯伏陳謝,詔複本官。後數日,對詔失旨,又自敘功績,有怨言。上大怒,顧謂群臣曰:“吾將與賁一州,觀此不可復用。”後皇太子為其言曰:“此輩並有佐命之功,雖性行輕險,誠不可棄。”上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劉�、鄭譯及賁、柳裘皇甫績等,則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當周宣帝時,以無賴得幸,及帝大漸,顏之儀等請以宗王輔政,此輩行詐,顧命於我。我將為治,又欲亂之。故�謀大逆於前,譯為巫蠱於後。如賁之徒,皆不滿志。任之則不遜,致之則怨,自難信也,非我棄之。眾人見此,或有竊議,謂我薄於功臣,斯不然矣。”蘇威進曰:“漢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請。至尊仁育,復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廢於家,是歲卒,年五十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