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文

盧克文(1900~1977),原名盧耀門,又名羅乃文,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元田村人。9歲入學讀書,20歲畢業於悅賢高等國小。


民國14年(1925)1月,盧克文經阮嘯仙、黃學增介紹進入廣州農民講習所(第三期)學習。畢業後,留所當見習員。3個月後,他隨彭湃往海陸豐,任武工隊排長。是年,盧克文加入中共共產黨,後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先後被派往惠陽、海豐、陸豐、博羅、寶安、東莞、番禺、高要、清遠、英德、仁化、樂昌、始興、南雄等地發動農民運動,並任省農會惠州辦事處秘書兼中共惠陽縣委委員。民國16年2月,調省農會北江辦事處任秘書。同年。“四·一五”事件後,省農會秘書羅綺園到韶關,組織農民自衛軍,編成北江農軍,盧克文任第二大隊指導員。其後,由於廣州方面反動軍隊的進攻,北江農軍被迫撤往武漢,編入賀龍二十軍教導團第三營,盧克文任該營指導員及團黨委委員。同年參加南昌起義。11月,盧克文被派往韶關,任北江特委委員。不久,北江大部份幹部轉入湘南,他奉命留下。民國17年3月,盧克文又去仁化,在董塘蘇區暴動失敗後,於七八月間赴港匯報工作。因廣州起義失敗,在港的領導機關已經轉移,花縣黨組織也遭到破壞,他與黨組織失去聯繫。
同年9月,克文到達安南(越南),在西貢以教書為業,組織讀書會,出版刊物《熱風》,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民國21年(1932),他被當局指控為共產黨,勒令出境。返港後,由劉綏華介紹恢復組織關係,並在香港九龍教書。民國23年,他到中山縣五桂山區國小教書。民國25年,他與同校教員董碩生在平嵐鄉組織農村服務團、戰時青年訓練班,開展抗日工作,為五桂山區游擊隊培養骨幹。
民國27年(1938),黨派盧克文等花縣籍黨員回鄉恢復黨組織。廣州淪陷後,花縣黨組織與上級失去聯繫,盧克文即在本縣象山等地繼續教書,直至民國32年秋,北江特委黃松堅派廖宣到花縣恢復黨的活動,盧克文恢復了組織關係,並積極展開對敵鬥爭。民國34年3月,花縣特務大隊包圍了盧克文家,家遭洗劫。盧克文被迫離家,化名劉定邦,奔赴羅浮山,進東江縱隊學習。民國35年,東縱北撤,盧克文與王卓吉等被派回花縣以教書作掩護,重新開展工作。民國38年,東三支第三團花縣開展工作,盧克文在該團擔負籌款、籌糧、蒐集情報及宣傳等工作。7月,他正式加入東三支三團,任連長。
建國後,盧克文歷任花縣文教副科長、五區區長、工業科科長、副縣長等職。土改時,兩次被評為特等模範。1958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1摘帽,1979年改正)。1966年退休後,常到學校講述黨的革命鬥爭史。1977年4月22日,他在東方國小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時,身體突感不適,急送醫院治療,不幸於當晚逝世,終年7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