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手

盥手

洗手。古人常以手潔表示敬重。《成具光明定意經》:“讀是經時,先施清浄水,盥手漱口,常令清淨。”唐陸龜蒙《引泉》詩:“焚香禮真像,盥手披靈編。”《資治通鑑·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讀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夫人盥手浄了,解開包揭起看時,是古老紙色。洗手。古人常以手潔表示敬重。

基本信息

盥手盥手

基本解釋:


guàn
澆水洗手,泛指洗:盥洗。盥漱。
洗手器皿:“承姑奉盥”。
筆畫數:16;
部首:皿;
筆順編號:3211253451125221

詳細解釋:


guàn
【動】
(會意。小篆字形,從臼(jiù),舂米用的器具,從水,從皿(表示與器皿有關)。合起來表示:以手承水沖洗而下流於盤(皿)。本義:洗手)
同本義〖washone'shands〗
盥,澡手也。從臼水臨皿。——《說水》
奉匜沃盥。——《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宣子盥而撫之。——《左傳·僖公十九年》
盥而不薦。——《易·上觀》
鹹盥漱。——《禮記·內則》
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論衡·譏日》
如:盥手(洗手);盥沐(洗臉);盥帨(洗手後用的擦手布)
洗滌〖wash〗
述盡心視湯藥,飲食心嘗而後進,衣不解帶不盥櫛者累旬。——《南史·謝裕傳》附謝述
又如:盥櫛(洗臉梳頭;洗理);盥浣(洗滌);盥溉(洗滌);盥滌(洗滌);盥濯(洗滌)
除;淨〖clean〗。如:盥溉(指除去〖罪過,積習等〗);盥滌(清除)

guàn
【名】
古代洗手的器皿〖washbasin〗
承姑奉盥,訓子停機。——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志銘》
又如:盥盆(盥洗之盆)
祭名。灌祭。酌酒澆地降神〖sacrificialriteswithdrink〗。如:盥事(古代灌祭禮儀);盥獻(灌祭進獻);盥饋(謂侍奉尊者盥洗及進膳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