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動力學

盆地動力學是研究是變靜態的分類研究為動態的過程研究,從動力學的角度綜合分析沉積、熱演化、改造、生烴和成藏的歷史的一名學科。盆地研究的深入還有賴於模擬技術的進展。從20世紀90年代起,各種模型都是圍繞著以尋找新的油氣藏為目的而展開的。

盆地動力學

的研究是變靜態的分類研究為動態的過程研究,從動力學的角度綜合分析沉積、熱演化、改造、生烴和成藏的歷史。從全球構造看,盆地動力學與造山動力學應有相同的機制,造山過程與盆地演化間應是耦合的,表現為統一的運動學過程和動力學機制。人們曾經把造山帶和盆地比做地質研究的兩個視窗,強調了兩者間的耦合,也可比作把這兩個視窗擴大成了一扇門,現在人們已經不是從視窗窺視這個領域,而是從門裡進入這個領域了。當然,盆地研究的深入還有賴於模擬技術的進展。從20世紀90年代起,各種模型都是圍繞著以尋找新的油氣藏為目的而展開的,進入新千年後更是如此。
盆地作為沉積環境的實驗基地是為了探討沉積環境的形成與演化。20世紀的地質學講環境,象描述“相”一學,是從屬於沉積學的;21世紀的地球科學講環境,是前述的綜合了多門學科的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即環境學,沉積學是從屬於環境學的。這樣,講沉積環境的形成與演化就必須結合構造環境及其變化。盆地既可發育在長期穩定的地塊(克拉通)上,也可發育在大陸邊緣上(包括擠壓型的、以及伸展型的大陸邊緣)。

當代地質學家們認為,

沉積環境的形成與演化,是受全球環境這一大背景控制的。事實上,生物圈、水圈和大氣圈都是在這一大背景控制之下的。這樣,前述“盆”和“山”耦合的思想可推而廣之。從垂向上看,岩石圈裡淺層構造與深層構造是耦合的,岩石圈、地幔、地核的運動是耦合的,地球的各圈層間也是耦合的,以此為基礎來構建地球系統並研究其整體的發生、發展規律。當然,耦合是相對的,脫耦是矛盾集中的強烈的反映。認真地分析研究這些脫耦的特點和時空規律,既是我們尋找新的能源和資源基地的鑰匙,也是我們在研究地球系統時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