皦然

皦然(1).清楚明白的樣子。 《文心雕龍·檄移》:“檄者,皦也。 《薦皇甫規》:“出處抱義,皦然不污。

詞語信息

jiǎo rán ㄐㄧㄠˇ ㄖㄢˊ
皦然

詞語解釋

(1).清楚明白的樣子。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同類相動》:“百物其去所與異,而從其所與同,故氣同則會,聲比則應,其驗皦然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檄者,皦也。宣露於外,皦然明白也。” 明 宋濂 《序》:“ 雪山 編參諸方,嘗主藏鑰於 靈隱 景德禪寺 ,其衞道之志蓋皦然雲。”
(2).清白貌。 漢 蔡邕 《薦皇甫規》:“出處抱義,皦然不污。”《後漢書·樂恢傳》:“ 恢 獨皦然不污於法。”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桃花夫人示夢》:“志節皦然,可表天日。”
(3).潔白光亮貌。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常有雙鶴素羽皦然,日夕偶影翔集。”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仰視星斗,磊落與人近,皦然天地,如在玉壺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