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通紀

皇明通紀

《皇明通紀》,是明朝嘉靖時代著名廣東籍史家陳建撰作的一部明史專著。

《皇明通紀》,簡稱《通紀》,是明朝嘉靖時代著名廣東籍史家陳建(1497~1567)撰作的一部明史專著,它上起元末至正十一年農民起義爆發,下迄明武宗正德末年(1351-1522)。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明代通史著作。它產生於危機四伏的嘉靖中葉,並以救危面目出現。《通紀》比較真實地展示了明朝政治演變軌跡,能引導讀者關注國家存在的社會問題。《通紀》出版後,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用《萬曆武功錄》作者瞿九思(1545-1615)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說的話,“國家聾瞽,至是始有目有耳”。意思是說,人們對於本朝歷史,原來如同瞎子聾子,一無所知;直到讀了《通紀》後,才仿佛有耳朵眼晴。晚明學人沈德符說:“向來俗儒淺學,多剽其略以夸博洽,不一而足”。由此可見《通紀》在當代史“書荒”年代的獨特影響。《通紀》首刊於廣東,很快向北滲透。到了嘉靖後期,大約遍布了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南直隸等長江以南地區。
陳建死後四年的隆慶五年(1571)九月,工科給事中李貴和上書皇帝,告發了《通紀》,穆宗同意了禮部的決議,《通紀》原板被毀。禁書越禁名聲越大,這也是規律性現象。《通紀》成為禁書後,實際上由政府出面做了一次免費廣告,引起了全國人更為廣泛的注意。萬曆以後,復有重刻及續補。經由書商的市場操作,銷售力度顯然更大,於是,《通紀》的影響面進一步擴大。陳建《通紀》作為第一部敘事型明代編年史,出手就不凡,“通紀熱”曾影響了晚明史壇近百年。
皇明通紀 中華書局出版

至於原版的命運,自隆慶五年(1571)通紀板遭禁毀以來,原版流傳甚少,目前僅有一部原汁原味的嘉靖原刻足本存世。本書(如圖)即據此整理而成。《通紀》以單刻本形式整理出版,這在出版界是第一次。《通紀》的學術價值、閱讀價值巨大,是圖書館必藏、明史愛好者必備史學名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