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居外苑二重橋

昭和天皇,即1926年登基的裕仁天皇,在中國人的心裡,有一種仇視的感覺。 昭和6年(1931),“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占中國東北。 昭和16年(1941),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皇居外苑俗稱皇居前廣場,位於丸內高層樓街和皇居之間,是由凱鏇濠、日比谷濠、馬場先濠、大手濠以及二重橋前的湟池所包圍的廣大區域。皇居外苑內鋪設細石子,遍植松樹,寬闊的廣場上青松翠柏,綠地如茵,是日本城市為數不多的綠地之一。廣場中間有一座為紀念皇太子成婚而建的大噴水池。南側的二重橋是遊客的必到之地。二重橋下的護城河,水平如鏡,宮宇蒼垂柳倒映其中,顯得格外優美,被公認為皇居最美之地。日本東京皇居前廣場,位於丸內高層樓街和皇居之間。廣場有一座由東京美術學校的師生在1904年鑄造的銅像,銅像高4米,重6噸多,反應了當時日本鑄造技術的最高水平。
楠木正成(公元1294—1336),日本著名的武將。他在推翻鎌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1336年兵敗剖腹自殺。明治維新後,建湊川神社以“軍神”祭之,並將其事跡寫進中國小教材。楠正成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化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保家衛國的神聖力量,一個崇高的形象,讓人從內心湧起複雜的情感。
遠遠地看皇居,猶如深藏在山坡上的廟宇,只見兩個小白樓,交相呼應。最早是江戶幕府於1457年所建的江戶城。在明治維新,江戶幕府結束並由明治天皇奪回管治權後,日本首都由京都遷移至江戶,皇室一家從京都遷到此地居住,1888年建成的皇居。在二戰期間,曾遭美軍的空襲而破壞,現在的皇居建於1968年。
昭和天皇,即1926年登基的裕仁天皇,在中國人的心裡,有一種仇視的感覺。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昭和6年(1931),“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占中國東北。昭和12年(1937),日軍挑起“蘆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昭和16年(1941),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國關係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昭和20年(1945)8月15日,天皇通過廣播宣布日本戰敗投降後,一些效忠於天皇的軍人拒絕接受被盟軍打敗這一事實,而在皇居外剖腹自殺。美軍占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