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里雅斯特號

的里雅斯特號

瑞士皮卡德父子50年代造出了著名的“的里雅斯特”號潛水器 瑞士著名的氣象學家奧古斯特·皮卡德1933年認為,要使深潛器下潛到2000米以下,必須在深潛器上加一個壓力艙加以保護。他設計出一種獨特的“水下氣球”潛水器,分為鋼製的潛水球和像船一樣的浮筒。浮筒內充滿比海水比重小得多的輕汽油,為潛水器提供浮力;同時又在潛水球內放進鐵砂等壓艙物,以助它下沉。潛水器完全拋掉系纜繩,在海洋里自由沉浮和航行。 (圖)“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完成任務後被吊出水面

研發

二戰結束,皮卡德在 比利時國家科研基金會的資助下,建成了第一艘“水下氣球”式“弗恩斯”III號深潛器。1948年11月3日,他的深潛器緩緩潛入水中。深潛器的載人艙是一個直徑為2米的鋼製球殼;除了控制儀器外,球殼內僅僅能夠擠下兩個人;載人艙與一個裝有2.8萬加侖汽油的油箱相連,以產生足夠的浮力。與載人艙相連的還有充水的氣箱和被電磁力吸附的鐵塊。深潛器上浮時通過排出球內的水和拋棄鐵塊來實現;下潛時則靠排出汽油,在剩餘的油箱空間注滿海水,以增加重量。 奧古斯特 ·皮卡德與英納德把深潛器潛到水下26米處。這次實驗證明了只需艇上的駕駛員控制,同樣能夠完成自由升降。皮卡德又設計了一套遙控裝置。第二次試驗,深潛器下潛到了1370米的深度。當它浮出水面時,深潛器載入艙嚴重進水,外形因受巨大壓力而變形。儘管如此,他的試驗,使人類向深海探索的歷程跨入一個嶄新的紀元。

戰績

1951年,皮卡德帶領兒子傑昆斯·皮卡德來到 義大利 港口城市 的里雅斯特,在 瑞典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設計他的第二艘深海潛水器。這艘深潛器長15.1米,寬3.5米,艇上可載兩三名科學家。皮卡德 父子將它命名為“的里雅斯特”號。1953年的一天,皮卡德父子駕駛著“的里雅斯特”號潛入1088米深的海底。第二次在 第勒尼安海,皮卡德父子乘坐深潛器達到3048米深的海中,又一次創下了人類深海潛水的新紀錄。同年9月,“的里雅斯特”號第三次載著皮卡德父子在 地中海下潛到3150米的深處。1955年, 美國海洋科學家乘坐“的里雅斯特”號遨遊海底。1958年,“的里雅斯特”號以高價轉賣給 美國海軍。在皮卡德父子的直接領導下, 美國海軍從 德國購置了一種耐壓強度更高的克虜伯球,建造新型的“ 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1958年,新的“的里雅斯特”號首次試潛就潛到5600米的深度;第二年又潛深到7315米。“的里雅斯特”潛水器在1960年1月20日用了4小時零43分鐘的時間,潛到了世界海洋最深處──10916米 馬利亞納海溝,最大潛水深度為10916米。皮卡德 父子實現了他們的最終夢想,成為深潛器設計最成功的人和傳奇式的英雄。

60年代出現的“的里亞斯特”型深潛器是一個固定在儲油器上的球型鋼製吊艙。儲油器中裝滿了比水輕的汽油,能在必要的情況下使潛水器浮出水面。下水前,把幾噸重的鐵沙壓載裝進特殊的儲油罐中,在升上水面前,打開儲油罐,甩掉壓載。由蓄電池供電的小型電動機保證螺鏇漿、舵和其他機動裝置運轉。這種類型的深潛器不能靈活運行,它如同“深水電梯”,觀察人員潛到指定地點後就返回。

介紹

“的里雅斯特”號由長達18.2米,充滿汽油的船形浮筒和直徑2.18米、壁厚12厘米的載人耐壓鋼球組成。在歷經8小時33分鐘的深海探險中,“的里雅斯特”號創造了深潛約11000米的世界紀錄,為人類的深海探索事業建樹了不朽功績。迄今,“的里雅斯特”號仍然保持著“深潛之冠”的光榮稱號。

1963年4月10日清晨,美國第三代攻擊型核潛艇“長尾鯊”號,在麻薩諸塞州波士頓以東的公海進行大深度潛航試驗時,由於機艙里的海水系統破損,導致其爆炸墜沉,人艇具亡。為了尋找“長尾鯊”號殘骸的下落,“的里雅斯特”號深潛器受命前往現場先後進行了八次下潛搜尋作業,並成功打撈起一塊1.42米長的艇體碎片---上面標有“長尾鯊”號的編碼“593”的字型。

小說

中國作家、小說家、內地幻想文學家 楊治(筆名:江南)在他的玄幻小說《 龍族》的第三冊“黑月之潮”中著墨描述了這艘載人深潛器,在黑月之潮(上)中,的里雅斯特號首次在 卡塞爾學院日本分部的岩流研究所的船塢中登場,書中說明這是加圖索家主龐貝·加圖索收購的藝術品之一(為了取悅科學界的女博士),在送交岩流研究所之前在其表面漆上了一面藥膏旗,岩流研究所給其加掛了核動力艙,的里雅斯特號由凱撒小組( 凱撒·加圖索、 楚子航、 路明非)負責駕駛。

在黑月之潮(上)的結尾,海底的鬼齒龍蝰(一種因為龍血侵蝕而引發 基因突變的可以吞吃金屬的虛構兇猛魚類)將的里雅斯特號摧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