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漢語成語]

百鳥朝鳳[漢語成語]

朝:朝見;鳳:鳳凰,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出處是宋·李昉等《太平御覽》。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成語】:百鳥朝鳳
【拼音】:bǎiniǎocháofèng
【解釋】:朝:朝見;鳳:鳳凰,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百鳥朝鳳百鳥朝鳳

成語典故

百鳥朝鳳圖百鳥朝鳳圖
龍歷來即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漢唐以來,由於方士和尚附會造作,龍的原始神性雖日減,新加的神性卻與日俱增。封王封侯,割據水府,稱孤道寡,龍在封建社會制度中,占據著特別神聖的地位,成為九五之尊的象徵。在明清官窯青花瓷上,龍的形象是有嚴格要求的,畫龍爪是五爪,還是四爪三爪,絕不能隨心所欲。民間瓷器就只能畫香草龍、團螭龍等等。
而鳳給人的感覺就親切多了。古記稱,“有鳳來儀”、“鳳凰于飛”、“吹簫引鳳”、“鳳凰朝陽”,這種理想化的靈禽,已被人們當成吉祥幸福的象徵和美好愛情的比喻。鳳為百鳥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兩者也就自然結合起來成為“鳳穿牡丹”或稱“飛鳳穿花”的吉祥圖案,在元、明、清青花瓷繪中十分常見。“龍鳳呈祥”在宮廷藝術中大為流行,“鳳穿牡丹”卻成為人民大眾十分喜愛的畫面。
鳳為百鳥之王,又在萬曆青花瓷器上得到了旁證。“百鳥朝鳳”還有個美麗的傳說。一天,伏羲巡視到西山桐林,只見金、木、風、火、土五星之精,紛紛飄落在梧桐樹上。頓時,仙樂飄飄,香風習習。又見瑞氣千條,霞光萬道。天空彩屏開處,祥雲托著兩隻美麗的大鳥,翩翩降落在那棵梧桐樹上,其餘諸鳥紛紛飛集在各處樹上,朝著兩隻美麗的大鳥齊鳴。伏羲見到如此奇異現象,忙召來輔佐他的木神句芒問個究竟。句芒笑著對伏羲道:“這兩隻最大的鳥,就是鳳凰呀!”
傳說鳳凰不死,死後還會再生,稱為鳳凰涅槃。這傳說很有深意,在社會生活中,鳳和人民的感情已不可分割,凡是鮮活在人們情感和心靈中的東西,必將得到不朽和永生。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裡。
有些鳥說:“這有什麼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得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成語出處

【出處】: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唐書》曰:武德九年,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又曰:太宗時,莒州鳳皇二見,群鳥隨之。其聲若八音之奏。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九百一十五◎羽族部二》

詞語辨析

【舉例造句】:那些玉斝中的長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邊侍候的宮女接過去傾入一隻繪著百鳥朝鳳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拼音代碼】:bncf
【近義詞】:眾星捧月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英文】:allbirdspayinghomagetothephoenix--peaceunderawiseruler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

相關文化

古記稱,“有鳳來儀”、“鳳凰于飛”、“吹簫引鳳”、“鳳凰朝陽”,這種理想化的靈禽,已被人們當成吉祥幸福的象徵和美好愛情的比喻。鳳為百鳥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兩者也就自然結合起來成為“鳳穿牡丹”或稱“飛鳳穿花”的吉祥圖案,在元、明、清青花瓷繪中十分常見(圖一)。“龍鳳呈祥”在宮廷藝術中大為流行,“鳳穿牡丹”卻成為人民大眾十分喜愛的畫面。鳳為百鳥之王,又在萬曆青花瓷器上得到了旁證。
《百鳥朝鳳》,也稱《百鳥朝王》、《儀鳳圖》等,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中國古代,鳳是用來比喻帝皇的,後來演變成龍代表帝皇而鳳代表帝後。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鳳均象徵皇室。因此《百鳥朝鳳》泛喻君主聖明,河晏海清,天下歸附,亦可用來表達人們對太平盛世的無限期盼。氣氛熱烈、儀態紛陳的《百鳥朝鳳》圖,實際上就是國華民族嚮往和平與祈福的傳統心態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