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之命

百里之命

百里之命,讀音bǎi lǐ zhī mìng,漢語成語,國君的政令。出自《論語·泰伯》。

基本信息

解釋

百里,指諸侯國。指國君的政令。

出處

1.《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注釋

(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親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歲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託孤,受君主臨終前的囑託輔佐幼君。(2)寄百里之命:寄,寄託、委託。百里之命,指掌握國家政權和命運。

翻譯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託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

2.《資治通鑑·漢光武帝建武五年》:“平敵將軍龐萌,為人遜順,帝信愛之。常稱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龐萌是也。’”

簡析

孔子所培養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識、有才幹的人,他可以受命輔佐幼君,可以執掌國家政權,這樣的人在生死關頭決不動搖,決不屈服,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