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藥鑑別

百藥鑑別

百藥鑑別採用圖解形式對中藥材市場上容易混淆的100組中藥材品種予以鑑別。藥物按藥用部位順序排列,即:根及根莖類、莖木類、皮類、葉類、花類、果實及種子類、全草類、動物及其他類。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百藥鑑別

《百藥鑑別》採用圖解形式對中藥材市場上容易混淆的100組中藥材品種予以鑑別。藥物按藥用部位順序排列,即:根及根莖類、莖木類、皮類、葉類、花類、果實及種子類、全草類、動物及其他類。每組中藥均從來源、性味功效、品質要求、性狀鑑別與評註五方面辨析,明確正品與混淆品、偽品的主要鑑別特徵。與《百方圖解》《百藥圖解》《百病食療》《百科藥草》形成系列,特別適合中醫藥院校學生以及中醫藥愛好者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趙中振,教授,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藥課程主任,長期從事中藥資源、品種與質量研究及中醫藥教育。

李應生,太平紳士,現任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藥管理小組主席和中藥聯商會首席會長等,是《香港容易混淆中藥》的項目統籌主席。

圖書目錄

總論——藥無重名惠萬家

根及根莖類中藥

1 三七與川三七

2 三棱與黑三棱

3 山慈菇與光慈菇

4 川貝母與平貝母

5 川牛膝與味牛膝

6 木香與川木香

7 升麻與廣升麻

8 石菖蒲與水菖蒲

9 龍膽與鬼臼

10 北豆根與山豆根

11 白頭翁與聲色草

12 白前與白薇

13 白蘞與土白蘞

14 白薇與毛大丁草

15 半夏與水半夏

16 西洋參與人參

17 防己與廣防己

18 板藍根與南板藍根

19制白附子與白附片

20 金蕎麥與蕎麥

21 京大戟與紅大戟

22 草烏與川烏

23 威靈仙與鬼臼

24 骨碎補與大碎補

25 射干與射干苗

26 徐長卿與徐長卿全草

27 狼毒與廣東狼毒

28 拳參與重樓

29 粉葛與葛根

30 黃芪與紅芪

31 野生人參與栽培人參

32 野生西洋參與栽培西洋參

33 銀柴胡與霞草山銀胡

34 商陸與姜商陸

35 綿馬貫眾與蘇鐵蕨貫眾

36 雷公藤與大果飛蛾藤

37 新疆紫草與紫草

莖木類中藥

38 川木通與關木通

39 進口沉香與沉香

40 雞血藤與大血藤

41 青風藤與雞屎藤

42 絡石藤與廣東絡石藤

43 海風藤與廣東海風藤

44 桑寄生與槲寄生

45 土荊皮與土槿皮

46 五加皮與牛白藤

47 地骨皮與荃皮

48 黃柏與關黃柏

葉類中藥

49 十大功勞葉與枸骨葉

50 大青葉與廣東大青葉

51 羅布麻葉與地桃花

52 側柏葉與羅漢松葉

花類中藥

53西紅花與紅花

54合歡花與夜合花

55谷精草與谷精珠

56玫瑰花與月季花

57金銀花與山銀花

58洋金花與鬧羊花

59凌霄花與泡桐花

60旋覆花與廣東旋覆花

61密蒙花與結香花

62蒲黃與草蒲黃

果實及種子類中藥

63小菟絲子與大菟絲子

64王不留行與廣東王不留行

65天仙子與南天仙子

66五味子與南五味子

67冬葵子與苘麻子

68絲瓜絡與粵絲瓜絡

69地膚子與茺蔚子

70赤小豆與相思子

71青果與西青果

72南鶴虱與華南鶴虱

73黑芝麻與亞麻子

74鶴虱與南鶴虱

全草類中藥

75大薊與小薊

76天山雪蓮與西藏雪蓮

77天仙藤與青木香

78石斛與有瓜石斛

79白花蛇舌草與傘房花蛇舌草

80白英與尋骨風

81劉寄奴與廣東劉寄奴

82雞骨草與毛雞骨草

83敗醬草與菥蓂

84金錢草與廣金錢草

85澤蘭與佩蘭

86茵陳與牛至

87浮萍與大浮萍

88篇蓄與小篇蓄

89紫花地丁與廣地丁

90稀薟草與防風草

動物及其他類中藥

91土鱉蟲與金邊土鱉

92天竺黃與竹黃

93髮菜與髮菜偽品

94芒硝與亞硝酸鈉

95冬蟲夏草與亞香棒蟲草

96龜甲與馬來閉殼龜甲

97昆布與廣昆布

98梅花冰片與冰片

99紫草茸與委陵菜

100蟬蛻與金蟬蛻

拉丁學名索引

中文名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