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景區

百泉景區

百泉風景區位於市區西北2.5公里處,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素以秀水青山、古蹟名勝享譽中州。百泉風景趣在泉水,美在蘇門,興在名勝。百泉位於輝縣市中心西北五華里的蘇門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貫珠,又名珍珠泉。

河南著名風景區

基本信息

u=56069727,1282991890&fm=21&gp=0.jpgu=56069727,1282991890&fm=21&gp=0.jpg

百泉景區位於新鄉市區西北2.5公里處,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最大的、保護最好的古園林建築群。素有“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的美譽。位於輝縣市中心西北五華里的蘇門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貫珠,又名珍珠泉。百泉由蘇門山和百泉湖組成。蘇門山是太行山的一道支脈,是萬仙山根部向東延伸到這裡形成的一座山頭。而太行山中的各道水系延著萬仙山的石隙縫間向東擠壓而來,到達蘇門山時,從山南麓的石竇中向上仰天噴出,就形成了這碧波蕩漾的百泉湖。這一山一水,互動相映,就形成了美麗自然的山水風景區。被譽為"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面積3.4萬平方米。

歷史文化

百泉景區百泉景區

百泉因百泉湖而命名。它遠溯於三皇時期,盛名於殷商時代。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當中,勞動人民就已由衷地唱出了讚美百泉的詩句。《荀子.儒效篇》云:“武王伐紂,暮宿於百泉。”有力地證明了百泉早在3000多年前就是風光怡人的旅遊勝地。著名學者朱有介在《關於園林概念的形式、發展、性質及對美學的特殊功能問題的思考》一文中也稱百泉風景區。3000多年前已是“可供游釣的準風景區”。以後歷經勞動人民的整修、改造,使百泉成為中原地區著名的古典園林,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古建築達90多處,其建築風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瓏、清新秀麗,又有北方的雄偉壯觀,富麗堂皇,集南北方建築藝術為一身,加上美麗的自然山水,被人譽為“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

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開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防泄水,繞岸砌石,成一長方形泉湖。湖水面積三萬四千多平方米,經常流量四至五個,最深處達三米,水溫常年二十度左右,冬暖夏涼,湖水四季碧綠,清冽純淨;湖內魚來蟹往,荇藻交橫;湖畔亭台樓閣星羅棋布,曲橋相接;湖周古柏參天,綠柳婆娑,山水樓台交相輝映,千百年來,深得廣大人民的喜愛,百泉因百泉湖而命名,集南北方建築藝術為一身,加上美麗的自然山水,被人譽為"中州頤和園"、"北國小西湖"。

百泉湖畔,遍布歷代修建的亭台樓閣寺祠院殿,始建於元的清軍閣,四周翠柏環繞,雄偉壯觀。"涌金"、"噴玉"、"靈源"、"放魚"、"洗心"、"下馬 "諸亭沿湖而立,設計古樸,造型玲瓏剔透。其中:以"涌金亭"為最,亭中嵌有碑刻五十餘塊,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於元佑年間遊覽於此,揮毫疾書"蘇門山涌金亭"六個大字。書體楷行柔中藏鋒,遊人稱讚不已。

自然特點

百泉湖水常年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清澈見底,毛髮可鑑。泉水自湖底石隙噴涌而出,累累不絕似串串珍珠,陽光照射,顆顆金光閃耀,如金似玉,故又有“涌金泉”、“珍珠泉”之稱。元代詞人王磬在《詠百泉靈源泉》中贊曰:“濟南七十二泉,散在坡迤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並出畫欄前。”1996年10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建設部風景名勝專家顧問周維權先生稱讚百泉景區。

蘇門山概況

湖之北岸是一座海拔僅有184米的蘇門山,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歷代眾多名人志士、文人墨客的駐足揮毫,使其在全國眾多名山大川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這裡曾誕生了北宋五子之一,著名理學家,一代易學大師邵雍和明末清國中國三大儒之一的著名學者孫奇逢。山光水色,妖嬈嫵媚,又曾吸引了歷代名人志士到此隱居、遊覽和講學,如晉代高適、孫登;“竹林七賢”;唐代詩人賈島、畫家吳道之;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金代詩人元好問;元代中書令耶律楚材、許衡、姚文獻;明代的唐寅、黃輝、魏允貞;清代的乾隆皇帝、鄭板橋等,他們面對迷人的青山碧波,觸景生情,或賦文吟詩,或潑墨作畫,留下了珍貴的墨跡瑰寶。今天的百泉景區,各類碑刻多達350餘塊,省級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級以上45處,一般保護點則更多,又使百泉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寶庫,展現出更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景區現狀

百泉歷經開鑿,清乾隆十五年,繞岸砌石,成一長方形泉湖,湖中心有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小徑,曲曲折折,將湖中的亭閣小橋聯在一起。釣魚亭、湖心亭、南大廳、下馬亭、課桑亭、涌金亭、噴玉亭、靈源亭、錯落有致地點綴在湖畔,獨具匠心地玉立在湖間,玲瓏秀麗,煞是好看。

今日的百泉湖,風光綺麗,景色宜人,湖水碧波蕩漾,清澈純淨。湖畔剛復修的噴玉、靈源、放魚、下馬、諸亭延湖而立。北宋文學家蘇軾在涌金亭中揮毫疾書“蘇門山涌金亭”六個大字,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1928年所建的湖心亭中高高矗立的“人民百泉”碑,鏤刻著百泉飽經滄桑的履歷。始建於元朝的清暉閣,原是元朝郭子忠的花園,閣周古柏環繞,綠柳婆娑。

站在遊廊橋上,憑欄南眺,南湖風光,一覽無餘。南湖面積2.9萬平方米,湖內興建了國家級標準游泳池和兒童游泳池,湖中央各種遊艇、划船等遊樂設施應有盡有,體現了“北湖遊覽,南湖遊樂”、“北湖靜,南湖動”的景區特色。南北兩湖,清漣蕩漾,象兩株出水的並蒂蓮花,爭芳鬥妍,競相媲美。每逢佳節,燈會、水鴨、煙火等民間娛樂活動再起高潮,遊人如織,摩肩接踵。

河北邢台百泉景區

基本信息

15個泉群組成。水量大,水質好,是當地工農業和生活用水水源。位於邢台市和邢台縣境內京廣鐵路兩側20餘平方公里範圍內。泉出無數,故名“百泉”,有百泉、珍珠泉、 韓家泉、銀沙泉、 達活泉等15個泉群,以百泉和達活泉最著名。泉群位於太行山東麓山前沖積扇上,地下隱伏大片喀斯特分布區,溶隙、溶洞發育,地下水豐富。泉群東部為邢台斷裂,斷裂地層及其上部所復不透水或弱透水沉積物,成為地下水東流的阻水隔牆,泉區內新華夏構造強烈,構成一系列大、小斷層和背斜,形成有利於地下水運移通道,豐富的喀斯特水大部以上升泉形式出露地表,部分表現為下降泉,並有自流泉10餘處。泉群水量豐富,水質好,礦化度均小於500毫克/升,為重碳酸鹽鈣型或鎂型水,是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水源。水溫常在17~18℃左右,冬溫夏涼。泉水雖具有年際間的周期性變化,但年內動態變化較穩定。

泉水概況

泉水主要靠降水補給,泉群補給區範圍大達1300平方公里,年降水量550餘毫米。此外,泉群西部2000餘平方公里的地表徑流匯流區亦為泉水的重要補給來源。由於流經該區的北洺河、沙河、七里河、白馬河、小馬河等匯集地表徑流,至泉區西部潛入滲漏區形成地下徑流,受邢台斷層阻隔,而富存於泉群儲水構造中。泉水以激流或沸騰形式噴出地面,高約半米;水色或明亮如玉,或水沙齊蠕。早在宋鹹平年間(998~1003),即在達活泉建亭、植柳,與銀泉相映,“為一郡之勝”。1950年以來幾經疏浚,闢為達活泉公園,建有郭守敬紀念館等。1975年又疏通百泉、南、北葫蘆頭、和尚泉和珍珠泉,通過七里河連通為人工湖區,並為農業灌溉的水源,紫金泉則為邢台市工業和民用水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