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揆

百揆

百揆,漢語辭彙。 拼音:bǎi kuí 釋義:1、為我國商周以前之官名,最早見於《尚書》。 後世多引喻為丞相、相國等總攬朝政的官員,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種政務。

拼音

bǎi kuí

引證詳解

1、總理國政之官
①《尚書·舜典》:“納於百揆,百揆時敘。”蔡沉集傳:“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猶 周 之冢宰也。”
②《舊唐書·代宗紀》:“ 唐虞之際,內有百揆,庶政惟和。”
③宋.王安石《夔說》:“將有治於天下,則可以無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
④明.張居正《贈畢石庵宰朝邑敘》;“昔者 帝舜 起匹夫,攝百揆。及為天子,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好問,好察邇言。”

2、各種政務
①《後漢書·張衡傳》:“百揆允當,庶績鹹熙。”
②《舊唐書·盧杞傳》:“ 吉州 長史 盧杞 ,外矯儉簡,內藏奸邪,三年擅權,百揆失序,惡直醜正,亂國殄人。”
③唐張說《昭容上官氏碑銘》:“三光錯行, 昭容綱紀。百揆繁會, 昭容條理。”
《資治通鑑·唐代宗永泰元年》:“ 長安城中白晝椎剽,吏不敢詰,官亂職廢,將墮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紛麻。”胡三省註:“ 唐虞有百揆之官。孔安國曰:揆,度也。度百事,總百官。此所謂百揆,蓋言百官之事也。”

3、代指百官
①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桓公(桓溫)語嘉賓(郗超):‘ 阿源(殷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
②《新唐書·高祖紀》:“戊辰,隋帝(楊侑)進唐王(李淵)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
③清俞正燮《癸巳類稿·與成君瓘書》:“雲‘嗣王’,謂五年太子晃拓跋晃)副理萬機,總統百揆也。”
④何啟胡禮垣《新政論議》:“吾故首則曰,擇百揆以協同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