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麟奇木對

《白麟奇木對》是西漢作者終軍寫的一篇散文。

原文

臣聞《詩》頌君德,《樂》舞后功,異經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南越竄屏葭葦,與鳥魚群,正朔不及其俗。有司臨境,而東甌內附,閩王伏辜,南越賴救。北胡隨畜荐居,禽獸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攝。大將軍秉鉞,單于奔幕;票騎抗旌,昆邪右衽。是澤南洽而威北暢也。若罰不阿近,舉不遺遠,設官俟賢,縣賞待功,能者進以保祿,罷者退而勞力,刑於宇內矣。履眾美而不足,懷聖明而不專,建三宮之文質,章厥職之所宜,封禪之君無聞焉。

夫天命初定,萬事草創,及臻六契約風,九州共貫,必待明聖潤色,祖業傳於無窮。故周至成王,然後制定,而休徵之應見。陛下盛日月之光,垂聖思于勒成,專神明之敬,奉燔瘞郊宮,獻享之精交神,積和之氣塞明,而異獸來獲,宜矣。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群公鹹曰“休哉”。今郊祀未見於神祇,而獲獸以饋,此天之所以示饗,而上通之符合也。宜因昭時令日,改定告元,苴以白茅於江淮,發嘉號於營丘,以應緝熙,使著事者有紀焉。
蓋六?退飛,逆也;白魚登舟,順也。夫明暗之徵,上亂飛鳥,下動淵魚,各以類推。今野獸並角,明同本也;眾支內附,示無外也。若此之應,殆將有解編髮,削左衽,襲冠帶,要衣裳,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

作者簡介

終 軍(約前133~前112) 字子云。西漢濟南人。西漢少年外交家、愛國英雄,華夏志士。少年時代刻苦好學,以博聞強記、能言善辯、文筆優美聞名於郡中。18歲被舉薦為博士弟子,赴京師。過函谷關時,守關吏卒交給他一件帛制的“繻”。終軍初不識此為何物,當得知這是一個返回過關的憑證時,慨然擲之於地,自信地說:“大丈夫西遊,終不復還。”守關吏卒為之瞠目。到長安後,終軍以上書稱旨官拜謁者給事中,奉命巡視東方郡國。他手持朝廷符節,騎高頭大馬,再過函谷關,守關人員認出此人正是前次棄繻的青年,嘆服其志遠才高。有一次,朝廷需要遣使赴匈奴,終軍上書自薦,博得漢武帝賞識,升他為諫大夫。武帝時,南越(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割據政權尚未歸附,他又自請出使南越,表示“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請纓”一詞即典出於此)。至南越後,他說服南越王臣服漢朝,但南越丞相呂嘉極力反對,發兵攻殺南越王及漢使者,終軍亦被殺。死時年僅20餘歲,時人稱之為“終童”。

相關背景

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從上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一角而五蹄。時又得奇木,其枝旁出,輒複合於木上。上異此二物,博謀群臣。軍上對曰:“臣聞《詩》頌君德,《樂》舞后功,異經而同指,明盛德之所也。南越竄屏葭葦,與鳥魚群,正朔不及其俗。有司臨境 ,而東甌內附,閩王伏辜,南越賴救,北胡隨畜荐居,禽獸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攝。大將軍秉鉞,單于奔幕;票騎抗旌,昆邪右衽。是澤南洽而威北暢也。若罰不阿近,舉不遺遠,設官竢賢,縣賞待功,能者以保祿,罷者退而勞力,形於宇內矣。履眾美而不足,懷聖明而不專,建三宮之文質,章厥職之所宜,封禪之君無聞焉。…… 南越與漢和親,乃遺軍使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