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草

白飯草

白飯草原產我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江西等省區。為廣東地區常用中草藥,根和莖入藥;葉味酸,可食。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濕熱泄瀉、痢疾,黃疸,咽喉腫痛,濕熱瘡疹。野生於溝邊、村旁、園邊肥沃潮濕處。喜溫暖濕潤環境,切忌乾燥和大雨沖刷。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葉土最宜。可作園林垂直綠化材料,適合庭院、花徑或建築物周圍栽植。常用播種繁殖。

白飯草白飯草

名稱

白飯草。

介紹

別名:白飯藤(潮汕)、白飯菜、枯維飯(惠來)、白米綴桃(潮安澄海)、烏飯藤(海豐)、老虎尿、蝴蝶草(澄海)火炭只藥(饒平)、水拖沙(潮州)、沙壩仔、白飯仔(陸豐)、火崩星(廣州)。
形態:本品為藜科蔥屬火炭母。生於埔園坑淘邊路旁近水濕地。多年生草本。有根莖,地上莖紅色園滑,新枝每節一拐,蛇行上升,高可達五、六尺。葉互生,有柄,葉片卵形,長三、四寸,先端短尖,基部略呈截形,邊緣有淺密波紋,中部有暗斑,托葉膜質鞘狀。夏秋從花序柄簇生白色小花 數朵。花後花被發育肥厚,味微酸甜,堅果黑色三棱。
性味:味甘淡微酸澀,性涼,無毒。
效能:內服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拔毒消腫。入肝肺經。
主治:濕熱痢疚,小便混濁,白帶,喉痛,失音,血淋;外治皮膚紅腫熱毒,烏皰,久年爛瘡,濕毒,婦人乳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