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頰長臂猿屬

白頰長臂猿屬

過去均屬長臂猿屬Hylobates,現在劃分出新的一個類群。

種類

包括5種:黑長臂猿(黑冠長臂猿)Nomascus concolor、紅頰長臂猿Nomascus gabriellae、海南黑冠長臂猿(海南長臂猿)Nomascus hainanus、白頰長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南白頰長臂猿Nomascus siki。黑長臂猿(黑冠長臂猿)Nomascus concolor為中型猿類,體矯健,體重7~10kg,體長400~550mm,前肢明顯長於後肢,無尾。毛被短而厚密。雄性全為黑色,頭頂有短而直立的冠狀簇毛;雌性體背灰黃,棕黃或橙黃色,頭頂有棱形或多角形黑褐色冠斑。胸腹部淺灰黃色,常染有黑褐色。系印度支那北部和中國南部的特有種,已記錄有6個亞種,其中5亞種分布於我國。分布於瀾滄江以西的為滇西亞種(H.c.furvogaster),見於雲南西南部;指名亞種(H.c.concolor)分布於雲南南部;景東亞種(H.c.jingdongensis)分布於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區;越北亞種(H.c.nasutus)分布於廣西西南部靖西;海南亞種(H.c.hainanus)分布於海南島的五指山、鸚哥嶺、吊羅山、黎母山、東方和白沙(現獨立為種)。僅有少數種群分布於越南北部和寮國。 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和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季風常綠闊葉林,其棲息地海拔約從100~2500m,是已知長臂猿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個種。在雲南中部的棲息地氣候溫涼濕潤、終年無雪、霜期短,一年四季都有鮮嫩的樹葉、花苞和果實。活動領域比較固定,無季節遷移現象。活動與覓食均在15m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或中層中穿越進行,,很少下至5m以下的小樹上活動。黑長臂猿與其他長臂猿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種群較大,一般每群有6隻甚10餘只。社群配偶制為“一夫多妻”制,即一隻成年雄性和2隻成年雌性組成。只有受到乾憂的小群才是“一夫一妻”制。黑長臂猿社群的活動範圍大多在60公頃左右,遠大於其他長臂猿,種群密度為2.6隻/平方千米。黑長臂猿是我國長臂猿中分布最廣並數量最多一個種。廣西西南部的黑長臂猿,自1984年獲得過一張雌性皮張外,至今再未發現,可能已絕跡,該皮張則可能來自越南。雲南的黑長臂猿為指名亞種,其數量約250隻;景東亞種約200隻,滇西亞種約50隻。越南北部的長臂猿(包括黑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約200隻。國內外合計,黑長臂猿總數約700隻左右,其中多數在我國。種群大多被隔離成島狀分布。棲息生境的縮小和變化是根本原因,在其分布範圍內,生境已經喪失了75%。其次,偷獵、種群分布的不連續以及種群小、繁殖率低等都是黑長臂猿瀕臨滅絕的主要因素。

其他分類

海南黑冠長臂猿(海南長臂猿)Nomascus hainanus過去被認為系黑長臂猿的海南亞種(H.c.hainanus),現已獨立成種。分布於海南島的五指山、鸚哥嶺、吊羅山、黎母山、東方和白沙。50年代的分布於海南島12個縣區,森林面積達86萬公頃,數量達2000多隻。60年代中期,先後在6個縣內絕跡,而到1983年僅發現於鸚哥嶺主峰兩側及黎山主峰的南坡,僅約30隻殘存於20萬畝的天然林中。Eudey((1987)估計稱該亞種僅存在於四個地點,總數約為30~40隻。90年代初,海南長臂猿已下降至不足20隻(15~20隻),將可能在短期內絕跡。現在的海南黑冠長臂猿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之一。

白頰長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為軀體更加纖細而四肢顯得更長的一種長臂猿。雄性黑色,唯兩頰各具一大型白斑,頂部的簇狀冠毛顯得更尖長而明顯。雌性暗褐色冠斑呈多角形。軀體大部污黃色,胸腹的黑褐色稀少。為中、老、越三國交界地區的特有種,分布區非常狹窄,種的分布總面積可能不及800平方千米。在我國雲南僅見於西雙版納的勐臘和綠春黃連山。國外見於越南北部紅河流域馬江以西和寮國北部湄公河以東。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棲息的海拔高度通常不超過900m。旱季通常在清晨6:30開始活動,並開始晨鳴。覓食高峰在07:00~08:00;第二個高峰在11:00~12:00;第三個高峰出現在14:00~15:00。覓食、運動、戲耍、休息都是群體活動。覓食時個體間的距離不超過70m。通常一隻手抓掛在樹枝上,另一隻手採摘食物,兩手交替進行。多在高大的樹冠中上部進行覓食,高度在10~25m左右, 覓食時不鳴叫。以多種熱帶型野果(漿果、核果、堅果,特別喜食榕樹果)、嫩樹葉,花苞,樹芽等為主要食物,也食昆蟲、小鳥和鳥卵。食物種類約85種,其中,植物性食物占食物總數的90.6%。營小群體生活,一般每群3~5隻,少數可達7~8隻。一般3~4月產仔,大約兩年產1胎,一胎1仔,懷孕期約7~8個月,幼體7~8年性成熟。白頰長臂猿是印度支那地區長臂猿中分布最北、分布區最小、數量最少的種。50~60年代,白頰長臂猿在雲南南部有較多數量,僅西雙版納勐臘縣約有130~150群,530~620餘只。80年代初期約有18群,70餘只,加上綠春的數量,可能有80~100隻。80年代初期勐臘地區的白頰長臂猿數量比60年代初以前減少了86%。而在80年代末期,勐臘的白頰長臂猿數量已不足40隻,綠春黃連山的白頰長臂猿可能接近絕滅。越南北部的數量不及200隻,寮國可能不及100隻,本種的所有總數估什不足350隻,已成為一個高度瀕危的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