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頂玄鷗加拉帕戈斯亞種

白頂玄鷗加拉帕戈斯亞種(學名:Anous stolidus galapagensis)是白頂玄鷗的亞種之一。翼展75-86厘米,體重160-205克。體型較大,嘴較長,基部較粗,往尖端變細,且微向上翹,喙端具鉤。鼻孔靠近嘴基處。翅較長,第一枚初級飛羽最長,尾呈叉狀。跗蹠較短。體羽灰色,前額白色從上嘴嘴基開始沿眼先到眼上和頭頂。頭頂至枕灰白色。外側3枚初級飛羽羽軸土色。棲息于海岸、海島和開闊的海洋中。常成群活動。頻繁的在海面上空飛翔。飛翔輕快而敏捷。繁殖期為5-6月,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大約35天。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白頂玄鷗加拉帕戈斯亞種前額白色從上嘴嘴基開始沿眼先到眼上和頭頂。頭頂至枕灰白色。眼下緣有一弧形白圈。眼先、頭側、頸、背、肩和尾上覆羽暗褐色或朱古力褐色。初級飛羽黑色,尾長,黑色,呈淺叉狀。頦、喉和下體暗褐色。冬羽和夏羽相似。幼鳥和成鳥相似,但頭頂也是朱古力褐色。體羽也比較淡,呈淡褐色。虹膜褐色。嘴、腳、趾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長390-410毫米。嘴峰35-42毫米,翅271-300毫米,尾152-176毫米,跗蹠24-25毫米。

生活習性

白頂玄鷗繁殖期間主要棲息于海島和海岸懸岩、岩礁和海邊蘆葦及岩石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海上。常成群活動。頻繁的在海面上空飛翔。飛翔時兩翅煽動緩慢,不斷在水面掠過。也能長時間在海面上飄浮或游泳。主要以魚為食。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浮游生物。覓食主要在海面上。除捕食小型表層海洋動物外,也吃飄浮於海面的死魚和其它死的動物殘體。有時也潛入水下捕食。

繁殖方式

白頂玄鷗的繁殖期為5-6月。常成群營巢繁殖。通常營巢于海島懸岩峭壁上或海邊蘆葦及岩石叢間。通常不築巢,產卵於地上凹處,或巢內墊有少許蘆葦,枯草、海草和其它雜物。每窩產卵1-2枚。卵的顏色為白色或粉白色,綠色和石頭色,被有稀疏的暗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50-55×35-37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大約35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拉帕戈斯群島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