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頂亞馬遜鸚鸚

白頂亞馬遜鸚鸚: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喜歡棲息的地區很廣泛,從有樹木的乾燥地區、分布仙人掌的棘叢地區、到海拔1850米的雨林地區等,有時候也會去農場果園以及農耕區覓食。主要食物為水果(尤其是無花果)、漿果、堅果、花朵、樹頂的嫩芽等有時候它們也會以農耕區裡面的莊稼以及果園中的水果為食,尤其偏好穀類作物。

基本信息

白額亞馬遜鸚鵡

【物種名稱】 白額亞馬遜鸚鵡
【又 名】 白頂亞馬遜鸚鵡
【拉丁學名】 Amazona albifrons
【英文名稱】 White-fronted Parrot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體形特徵】
3種亞種:
一、白頂亞馬遜鸚鵡(Amazona a. albifrons)
二、蘇諾拉白頂亞馬遜鸚鵡(Amazona a. saltuensis)
三、小白頂亞馬遜(Amazona a. nana)
依照不同亞種,從24到26CM不等。鳥體為綠色,前額以及頭頂有一塊白色的羽毛(有鳥則些是奶油色),眼睛周圍有一小圈紅色如眼鏡般的羽毛;翅膀的第一根覆羽為紅色,其它覆羽尖端為藍色,次要覆羽亦為藍色;尾巴上方以及內側的覆羽為黃綠色;這種鸚鵡的鳥喙為臘黃色;虹膜為淺黃到橘色。通常公鳥的翅膀第一根覆羽為紅色,但是母鳥則是綠色,但是偶爾也會出現母鳥有著幾根紅色羽毛的情況。
【生活環境】
白頂亞馬遜鸚鵡喜歡棲息的地區很廣泛,從有樹木的乾燥地區、分布仙人掌的棘叢地區、到海拔1850米的雨林地區等,有時候也會去農場果園以及農耕區覓食。在繁殖季通常成對活動,有時候會以20隻左右的群體出沒,個性活潑外向,甚至可以在很近的距離觀察它們。在休憩或是覓食的時候很安靜,因此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在飛行的時候相當吵雜;當黃昏飛往棲息樹木的時候,有時候會高達好幾百隻,非常壯觀。在破曉時分,它們會以10到15隻左右的小群體分別離開前往覓食,偶爾會和黃額亞馬遜鸚鵡(Yellow-lored Amazon)一起集結,當一整群飛行的時候,很遠就能夠聽見它們粗啞刺耳的鳴叫。
【生活習性】
白頂亞馬遜鸚鵡的主要食物為水果(尤其是無花果)、漿果、堅果、花朵、樹頂的嫩芽等有時候它們也會以農耕區裡面的莊稼以及果園中的水果為食,尤其偏好穀類作物,因此常常造成農作物嚴重的損害。
【地理分布】
墨西哥、瓜地馬拉西南、哥斯大黎加
【生長繁殖】
卵生。野外的白頂亞馬遜繁殖季從11月開始,人工豢養的繁殖期通常是由5月開始,在繁殖前和繁殖期間會特別的吵雜,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間為26天,雛鳥羽毛長成約7周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