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鄂博礦區

白雲鄂博礦區

白雲鄂博礦區屬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所轄。位於陰山之北,地理坐標東經109°47'-110°04',北緯41°39'-41°53',南距包頭市區149公里,北距中蒙邊境95公里,東距達茂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42公里,全境被達茂旗環繞,區域面積328.64平方公里。 白雲鄂博礦區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8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近3萬人(2012年),有蒙、漢、回、朝鮮、滿、達翰爾等11個民族。白雲鄂博,蒙語又名為"白雲博格都",意為"富饒的神山",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聖地。1927年由中國地質學家丁道衡首次發現。蘊藏著占世界已探明總儲量41%以上的稀土礦物及鐵、鈮、錳、磷、螢石等175種礦產資源,是享譽世界的“稀土之都”。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包頭市的工業重鎮,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是內蒙古自治區101個旗縣區中唯一的縣(區)級工礦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白雲鄂博礦區白雲鄂博礦區

白雲鄂博礦區簡稱白雲礦區,地處蒙古高原南部,南距包頭市

城區149公里,東南距呼和浩特市城區212公里,北距中蒙邊境95公里。白雲鄂博礦區位於陰山之北的烏蘭察布草原西北部,屬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所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7′~110°04′,北緯41°39′~41°53′。轄區面積328.64平方公里,城區面積近10平方公里,人口近3萬。白雲鄂博礦區與包頭市所轄的達茂旗相鄰,東鄰巴音敖包蘇木,西南與新寶力格蘇木環接,北連紅旗牧場。南北最長32公里,東西最寬18公里。

歷史沿革

世界”稀土之都”白雲鄂博世界”稀土之都”白雲鄂博

歷史上,白雲鄂博一直為北方民族的遊牧草原。

先後為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和蒙古等遊牧民族部落駐牧。1927年7月,丁道衡隨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考察途中,首次發現白雲鄂博主峰鐵礦體。從此以後,白雲鄂博開始被世人所矚目。

1949年12月,在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鋼鐵工業會議上,即確定對白雲鄂博進行地質調查。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白雲鄂博地質調查隊(1952年,改稱為241地質隊),對白雲鄂博展開大規模地質普查。

1953年初,根據241地質隊的調查報告,決定利用白雲鄂博礦產資源,在綏遠省西部建立大型鋼鐵企業,並將該項工作列為國家第一個五年計畫的重點項目。

1953年3月,為配合地質隊的調查勘探工作,烏蘭察布盟商貿服務部門先後派出商業、郵電、金融等服務小組和流動人員進入白雲鄂博為地質隊服務。

1955年5月,烏蘭察布盟人民在境內設立駐白雲鄂博辦事處。

1956年3月21日,白雲鄂博境內成立中國地方組織——烏蘭察布盟白雲鄂博辦事處直屬機關總支委員會。隨著礦山建設的迅猛發展,進駐單位和流入人口大量增多,9月,烏蘭察布盟委員會著手在境內籌建盟轄市級地方黨政機構。

1957年4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批覆烏蘭察布盟黨委“同意正式設立巴(白)雲市委員會”。同年8月5日,在黨內作了宣布。

1957年11月15日,白雲市委正式組成。由於建立市級地方政權的方案未得到國家批准,1958年3月6日,境內建立烏蘭察布盟白雲鄂博鎮人民委員會(縣級)。

1957年5月15日,白雲鄂博鎮劃歸包頭市,8月28日,改稱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白雲市委也隨之改稱白雲鄂博礦區委員會。經過50多年的發展,白雲鄂博礦區已成為包頭市的工業重鎮。

行政區劃

礦山路街道(Kuangshanlu Jiedao)位於區政府北部。

代碼 150206001: ~003鳳凰社區 ~006寶山社區 ~007百靈社區

沿革 1966年設街工作辦公室,1971年改街道城市公社,1979年改白雲礦區街道,1994年改礦山路街道。1997年,面積187.5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三、十九10個居委會。

通陽道街道(Tongyangdao Jiedao)位於區政府西北部。

代碼 150206002: ~005西礦社區 ~006星光社區 ~007祥雲社區

沿革 1994年始建。1997年,面積187.5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二十10個居委會。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白雲鄂博礦區地處陰山山脈以北,烏蘭察布草原西北部。境內東部、北部是由石英礦、東介勒格勒礦、主礦和西礦等,所構成的高原丘陵,最高海拔1783米,南部、西部為延綿起伏的草原,中部城區地段為凹地,平均海拔1605米。

氣候條件

白雲鄂博礦區位於蒙古高原南部,屬內陸乾燥氣候區。由於受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和溫都爾汗等強冷空氣的影響,低溫少雨,乾旱多風,溫差變化大。春旱風沙大,夏短雨集中,秋爽多日照,冬長天寒冷。冬季長達7個月之久,一月平均氣溫-16.2℃,極端最低氣溫-35.1℃。氣溫在20℃以上的夏季為29.4天,七月平均氣溫為19.4℃,極端最高氣溫34.3℃。每日均氣溫5℃以上的持續生長期168天,每日均氣溫0℃以下的持續霜期217.3天。每年平均氣溫為2.4℃。最早初霜日在9月4日,最晚終霜日在5月12日。春季3~5月,是大風季節,每年平均7級以上大風日70天,最多達110天,最大風速28米/秒(十級),年平均風速5.5米/秒。秋季年平均日照時間為3240.4小時。從氣候條件看,白雲鄂博的風能和太陽能資豐富。

礦產資源

白雲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中國最大的鐵-氟-稀土綜合礦床,含有豐富的鐵、螢石和稀土。稀土礦和鈮礦資源居全國之首,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還有石英、磷礦、銅礦、金礦,富鉀板岩和石灰石礦等。白雲鄂博礦區的工業以白雲鄂博鐵礦和黑腦包鐵礦為主,是包頭鋼鐵集團和稀土生產原料的主要基地。截止2012年已探明鐵礦石儲量約14億噸,鈮儲量660萬噸,稀土儲量約1億噸。

白雲蘊藏著占世界已探明總儲量41%以上的稀土礦物及鐵、鈮、錳、磷、螢石等175種礦產資源,是享譽世界的“稀土之都”。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包頭市的工業重鎮,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

經濟發展

財政

白雲鄂博礦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92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總收入完成33657萬元,同比增長20.13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1億元,同比增長3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061元,同比增長12.81%。經濟社會主要指標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目標任務。

截止2011年,白雲鄂博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 626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3.76%,較上年同期6 804萬元增長12.08%,高於全市2.18個百分點;對外貿易出口總額60.8萬美元,完成年計畫的152%,較上年同期51萬元增長19.23%;引進區外資金313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51.5%,較上年同期的205萬元增長52.68%;財政收入2 251萬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包鋼返還部分欠稅700萬元)用於修築包—白公路),實際完成1 551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7.04%,較上年同期1 380萬元增長12.39%。

工業

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全年完成6 258萬元,較上年同期的5 868萬元增長6.65%;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99.45%,較上年同期的97.81%提高1.64個百分點,是“九五”期間的最好水平;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 665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 371萬元增長12.4%;限額以上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年計畫1 550萬元,全年完成1 552.8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0.18%,較上年同期的1 476萬元增長5.2%;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年計畫540萬元,全年完成580.4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7.48%,較上年同期515萬元增長12.7%;限額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年計畫86%,全年達到88.13%,比年計畫提高2.13個百分點。

社會總產值年計畫7 000萬元,全年完成7276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3.94%,較上年同期的6 280萬元增長15.86%;街居企業入庫稅金年計畫240萬元,全年完成256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6.67%,較上年同期225萬元增長13.78%。

商業

市場繁榮,商業網點穩步增長,2000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15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5%;全年完成產值2 54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全年實現營業額2 85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2 920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4%,比上年同期增長11%。社會消費品總額年計畫6 773萬元,全年完成7 062萬元,完成年計畫的104.72%,比上年同期6 451萬元增長9.47%。至12月底,白雲鄂博礦區共有個體工商戶404戶,從業人員1 356人,註冊資金7 501元。

科技

2011年投入科技經費30萬元,繼續進行稀土矽鈣鎂、富鉀板岩綜合利用項目的研究工作;聘請專家顧問,加強資源項目的儲備工作;對飲用水降氟項目進行實驗,取得較好的效果;支持和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高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建安公司稀土選礦廠、匯全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礦業分公司在利用廢水選礦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生產難題。建安公司稀土材料廠、金博稀土有限公司環保設施通過檢測,恢復生產。這些工作的開展促進科技與生產的有機結合。

移動通信

2011年,程控電話交換機新增容量2000門。新建聯通公司移動通訊設施,正式開通130聯通移動通訊網路。

城市建設

截止2011年,政府和社會各方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進行“三大工程”的建設。

“形象工程”建設

完成礦山路兩側改造面積3 912平方米,通陽道兩側改造面積4 131平方米,完成動力綜合樓、包運大樓(包頭客運)等迎街店面改造工程及防保大樓(防疫、婦幼保健大樓)、財政大樓、公安派出所、工商所辦公樓底店商業網點主體工程。全年植樹4 600株,綠化5 476平方米,修建草坪圍欄1 200延長米,採用秋季挖坑、春季栽樹的方法,樹木的成活率達到70%以上,創歷年的最高水平。

“民心工程”建設

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700萬元,完成包白公路16公里路面硬化任務,協調內蒙古公路隊硬化呼白公路白雲鄂博段36公里和城區道路2 100平方米,政府自籌10多萬元硬化城區道路450平方米,修道崖1 000多延長米。改造政府鍋爐房及通陽道辦事處、城建局、影劇院、區醫院供暖系統和設施,為民族幼稚園及12、16號街坊部分住戶安裝下水,加強對居民小區的配套建設和日常管理。

“公共工程”建設

利用1個月的時間,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對全區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清理整治,建立垃圾日產日清制度,使全區衛生有明顯改觀;更新環衛車輛,興建3座公廁,在主要街道安放了活動垃圾箱,杜絕街邊垃圾亂倒的現象;制定實施《白雲礦區供用水管理實施辦法》,修建節水閥門井21個。

人口分布

轄區內有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侖春等民族。2000年,白雲礦區轄2個街道。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5286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通陽道街道 13637人礦山路街道 11649人。截止2012年出生人口311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4‰,計畫生育率達100%,自然增長率為9.23‰。

民俗文化

白雲礦區有獨特的蒙古族民族文化,如那達慕大會。每年夏季在稀土廣場舉辦消夏文化節。旅客可以看到蒙古族傳統風俗表演,如賽馬、摔跤等。在消夏文化節可以看到各種文藝表演。

交通

公路

現有公路包白公路(包頭市---固陽縣——白雲鄂博)150公里、呼白公路(呼和浩特----武川縣——達茂旗----白雲鄂博)220公里。

鐵路

包白鐵路(白雲鄂博-----包頭東)準軌接京包線。距離150公里,其中運行車次為7407/7408次,每天早7:40分白雲鄂博站開車,12:00到達包頭東站;下午5:20包頭東站開車,9:50到達白雲鄂博站。區間運行4小時20分,現有運力能滿足需要,還有白滿鐵路(白雲鄂博——滿都拉)。

機場

白雲鄂博距包頭機場170公里,到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240公里。

對外交流

白雲鄂博礦區有公路、鐵路通往滿都拉口岸,是包頭市對蒙古國貿易的橋頭堡;白雲鄂博和蒙古烏蘭巴托市白音珠日和區結為友好區,並與蒙古金龍公司進行了經濟技術協作,興建了一批合資合作企業。為充分發揮白雲區資源、地緣優勢,白雲鄂博人民正在努力把白雲鄂博建成包頭市通往蒙古、獨立國協乃至東歐的經濟走廊和對外貿易的視窗。

旅遊信息

自然景觀

白雲鄂博旅遊開發白雲鄂博旅遊開發

白雲是著名礦區,地處草原深處,

旅遊紀念品主要以草原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為主,主要以民族服飾、民族用品,各種骨、角工藝品、裝飾品等。

白雲礦區的旅遊資源基本屬於半開發和未開發狀態,大部分旅遊資源有很大的開發潛力。白雲鐵礦採礦現場、哈布圖哈薩爾祭奠堂、花果山旅遊區已經開發,但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檔次。待開發的旅遊資源有4千年前的古代岩畫,隋唐時期的突厥石人墓;漢武帝時期的漢外長城,這些旅遊資源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和意義。

人文景觀

2014年白雲礦區擬定開發一個集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人文景觀項目,即建設以萬國民居博覽園作為主項目,滑雪場、民族體育競技場,狩獵場項目為輔項目的綜合旅遊項目。開發內容主要為萬國民居博覽園、滑雪場、狩獵場、民族體育競技場以及相配套的賓館、飯店、夜總會、商店、交通通訊等旅遊服務設施。整個工程分兩期進行,建設時間大約需四年,一期工程利用二年時間重點建成萬國民居參觀建築群及相配套的餐飲、住宿、購物、娛樂、停車場、衛生設施、通訊設施和管理設施等,二期工程用二年時間主要建設民族體育競技場、滑雪場、狩獵場等適合開展冬季旅遊的項目。

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英雄小姐妹

白雲鄂博礦區是“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跡的發生地。

白雲鄂博礦區城區南部建有“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跡展覽館。2009年,該展覽館被包頭市委宣傳部、統戰部,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全市首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光榮稱號。

展覽館位於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的故鄉達茂旗新寶力格蘇木希日朝魯嘎查,距包頭市160公里,展覽館占地一千五百平方米,這次面向社會開放的有展廳和影視廳,其中有價值20萬元的實物資料。

歷史人物

白雲鄂博礦區是“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跡的發生地。

白雲鄂博礦區城區南部建有“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跡展覽館。2009年,該展覽館被包頭市委宣傳部、統戰部,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全市首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光榮稱號。

白雲鄂博礦區白雲鄂博礦區

1964年2月9日,蒙古族小姐妹龍梅、玉榮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羊,那時龍梅11歲,玉榮還不滿9歲。中午時分,低垂的雲層灑下了一串串的鵝毛大雪,怒吼著的狂風席捲著飛揚的雪花。剎那間,白毛風吞沒了茫茫的草原:暴風雪來了!龍梅和玉榮急忙地攏住羊群,轉身往回趕羊。但是狂風暴雪就像一道無形的牆,阻擋著羊群的歸路,羊群順風亂竄。在這關鍵的時刻龍梅對妹妹說:“快去叫阿爸幫咱們攔羊!”小玉榮聽了姐姐的話,掉轉頭頂著風雪拚命地跑,沒跑多遠就栽倒了。她起來回頭一看,姐姐一個人在暴風雪中,左手拿著羊鞭,右手甩著脫下來的皮襖左右攔擋,沒有自己這個幫手,羊群越發亂了。小玉榮顧不得再去叫阿爸,立即返回羊群,手裡揮動著小皮帽嘴裡不斷地喊著。

龍梅和玉榮就這樣攔擋一陣,跟上跑一陣。再繼續攔擋、再跟著跑,不知攔了多少,也不知道跑了多長時間。經過與暴風雪博斗的第一個回合,龍梅和玉榮總算把散亂的羊群聚攏在一起。暴風雨都是一片瀰漫分不清方向的,在狂風和寒冷中更顯得恐懼和孤獨,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童呢?暴風雪到了黑夜、似乎更加瘋狂起來。她們憑藉著地上積雪的映光識別自己的羊群,羊群照舊在風雪的呼嘯中朝東南方狂奔。在緊緊追趕羊群的時候,姐妹倆怕失散,便機智地相互高喊著:“龍-梅”“玉-榮”。彼此關照激勵著。 從中午開始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姐妹倆整整奮鬥了20多個小時。寒冷,恐懼,飢餓,疲勞,責任感全部集中在了兩個小姑娘身上。終於玉榮昏倒在雪地上奄奄一息、姐姐龍梅也好不了多少、但仍撐著跟在羊群後面。幸好牧民哈斯朝祿父子倆及時趕到並發現,叫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趕到,姐妹倆和羊群都安全脫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