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貴州市]

白雲區[貴州市]

白雲區是貴陽市的6個市轄區之一,地處貴陽市中部,北接修文縣,東、西、南與烏當區毗連,東南部與雲岩區相鄰,西部與金陽新區相連,西部一角與清鎮市接壤。東西最長為28千米,南北最寬為20千米,全區總面積272平方千米,占貴陽市總面積的11.31%,是全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之一。

簡介

(圖)白雲區[貴州市]白雲區[貴州市]

白雲區屬亞熱帶氣候區,冷暖氣流交替強烈,季風高原氣候明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區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全區農用地面積1984.18公頃,建設用地面積3532.78公頃,未利用地面積3385.64公頃。礦產資源主要有鋁土礦、鐵礦、原煤、石灰石、大理石等,儲量較大,品質較優,易於開採。

白雲區現轄龔家寨、大山洞、艷山紅、都拉營4個街道辦事處,32個社區居委會,轄艷山紅、沙文、麥架3個鎮,牛場、都拉2個布依族民族鄉,56個村民委員會。2006年末人口18.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06萬人,農業人口6.53萬人;男9.76萬人,女8.83萬人。

前景目標

(圖)白雲區[貴州市]白雲區[貴州市]

白雲區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實施“十一五”規劃,大力構建“和諧白雲”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全面實現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各項目標,加速向“十一五”規劃中期目標邁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省委九屆九次全會、市委八屆二次全會和區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三個率先”的要求,圍繞“總量翻番、位次前列、追趕先進、殷實和諧”的奮鬥目標,突出“項目建設年、關注民生年”兩大主題。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4%,力爭增長16%。財政總收入增長15.18%,力爭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11%,力爭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力爭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

開發區簡介

(圖)白雲區體育場開幕白雲區體育場開幕

白雲經濟開發區系貴州省級經濟開發區,位於貴州省會貴陽市地域的中心地帶,是國務院確定的“黔中產業帶"和"南、貴、昆經濟帶”的核心區域,總面積270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素有“中國鋁城”和“西部風箏之鄉”的稱譽。

在開發區落戶的各類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68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業12家,外商投資企業15家。2006年,實現GDP55.86億元人民幣,財政總收入11.74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收入3.66億元人民幣。

2003年以來,白雲區已連續三年獲得貴州省投資環境考評第一名、在全省第一輪經濟強縣考核中名列第三位,獲全省“經濟十強縣”稱號。

“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和“南、貴、昆”經濟圈的形成,以及“建設大貴陽”戰略舉措的實施,白雲經濟開發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擴大開放、抓緊機遇、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努力將白雲建設成為:經濟發達和社會進步的城市中心區,現代化的工業區,環境優美的園林生態居住區,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閒旅遊商貿區。
前進中的白雲,歡迎天下客商投資興業。

人文環境

(圖)人們在農作人們在農作

開發區常住人口18.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06萬人,占全區人口64.9%,開發區共有文化機構11個,影劇院5個,文化宮2處,少兒活動中心1個,醫療機構21個,電視轉播台2個,有線電視台1個,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100%。境內還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及中國風箏藝術館、陳白秋原木藝術長廊等景點,毗鄰貴州省最大的高爾夫球場。白雲經濟開發區曾成功舉辦過多屆國際風箏會、蘭花博覽會、第十一屆“國際奧委會主席杯”全國百城市腳踏車總決賽、第十三屆全國農民象棋賽等大型文體活動。

工業基礎

區內聚集了貴州鋁廠、南方匯通股份有限公司(鐵道部貴陽車輛廠)、有色第七冶金建設公司、中國航空工業標準件製造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及貴陽雲峰酒業有限公司、貴州塑力線纜有限公司、貴陽三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蘇西(中國)銅箔有限公司、南方匯通微硬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實力強勁的民營企業,現開發區已形成了20餘個門類和以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及鋁型材、氟化鹽、食品、軒具等拳頭產品為骨幹的工業體系,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科研試驗設備和檢測手段。

鮮花產業

(圖)白雲區的玫瑰花白雲區的玫瑰花

第十一屆中國蘭花博覽會在白雲區成功舉辦後,白雲區委、區政府敏銳地嗅到了鮮花中所包藏的巨大商機。為支持花卉產業發展壯大,白雲區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制定白雲花卉產業發展規劃,出台扶持鼓勵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引進一批花卉苗木種植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從事花卉苗木種植。經過幾年發展,全區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1.14萬畝,產值超過1.4億元,成為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產區,麥架鎮高坡村因玫瑰種植而在全國叫響,被譽為全國“玫瑰第一村”。

白雲玫瑰基地以麥架鎮高坡村、果園村為中心,輻射其他村寨,以農戶種植為主,規劃面積1500餘畝。目前已建花卉大棚25萬多平方米,種植玫瑰20多個品種210多萬株,建設面積達到500多畝,基地採取統一供水、統一供肥、統一管理技術“三統一”的現代管理模式,集玫瑰科研、示範、推廣、生產、銷售、培訓、觀光、服務於一體。

2005年基地啟動建設以來,採取“公司+協會+農戶”的運作模式,帶動農戶346戶。特別是通過遠程教育網,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村民素質和吸收運用實用技術水平,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種植鮮切花的積極性。

目前基地年產玫瑰鮮切花1000多萬支,主要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和澳大利亞、沙特等國家,成為當地農民主要的穩定增收渠道。

2007年,預計產玫瑰鮮切花3000萬枝以上,產值1600萬元左右,將有力推動白雲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探索一條成功之路。

“鮮花拉著經濟跑”,名聲在外的白雲花卉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7月5日至9日,白雲區麥架鎮高坡村舉行的浪漫玫瑰節,引來觀者如雲,花商與遊客接踵而至,農家樂老闆黃光祥說,託了玫瑰花的福,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眼下,到白雲去品花,成為眾多遊客的選擇。

交通

(圖)交通圖交通圖

白雲經濟開發區位於貴陽市區域的中部,貴陽市是連線華中、華南與西 南的重要通道,是西南"三省一市"南下出海的必經之地,是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和物流結點。

白雲境內交通便捷,210國道、貴遵高等級公路、貴陽東北繞城環線和川黔鐵路穿境而過,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63公里,有自成體系的廠礦鐵路專用線60公里,鐵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34.4公里。

距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20公里,該機場已開通40餘條航線,航線輻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大中型城市和香港、澳門、泰國曼谷等地。白雲經濟開發區距重慶市長江口岸直線距離300公里,距廣西北海口岸直線距離500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