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園革命舊址群

白雀園革命舊址群

白雀園殉難烈士紀念地,位於河南省光山縣白雀鎮白雀街,包括“白雀園大肅反”監獄舊址,白雀園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政府治安保衛局分局舊址、明代城門及古城牆、紅軍井等。是整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舊址多為清和民國時期建築,共有房屋二十一間,建築面積500餘平方米。

雀園紀念碑

簡介

白雀園殉難烈士紀念地,位於河南省光山縣白雀鎮白雀街,包括“白雀園大肅反”監獄舊址,白雀園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政府治安保衛局分局舊址、明代城門及古城牆、紅軍井等。是整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舊址多為清和民國時期建築,共有房屋二十一間,建築面積500餘平方米。
1931年9月至11月,時任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的張國燾,為了維持他個人的獨裁專政,實施他個人的政治野心,把黨和集體領導變成家長統治,對持不同意見的紅軍指戰員進行殘酷打擊、無情迫害,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製造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大肅反運動,給黨和革命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在鄂豫皖蘇區歷史上寫下了極為慘痛的一頁。僅在白雀園一地,先後被張國燾以“改組派”、“第三黨”、“AB團”等莫須有的罪名而逮捕殺害的紅軍高級將領就有許繼慎、周維炯、龐永俊、肖方、熊愛暄等,還有中下級幹部和革命戰士2500多名。為了悼念含冤九泉的烈士並警示後人。1982年,光山縣人民政府在白雀鎮南端白露河畔的香爐山上立碑紀念,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了“白雀園殉難烈士紀念碑”碑文。2002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地所在的白雀園坐落在白露河邊的一片沖積平原上,是一個具有典型豫南風格的集鎮,絕大部分明、清時期的建築仍保留原貌,清一色的格扇門、木花格窗、木閣樓,獨具江南特色,稱為“明清街”,街長一里許,呈條帶狀沿白露河兩岸向南向北擴展,現有保護房屋一千多間,沿河保存有一里多長的古城牆。景點現已對外開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色旅遊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天接待遊客的五百餘人。
附:
白雀園明清街"位於光山縣白雀鎮,長約500米,呈條帶狀,沿白露河西岸向南向北擴展,有房屋500餘間,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有濃郁的豫南建築風格。當時的白雀園商戶雲集,水陸交通便利,從水路碼頭上岸進城的古城門至今依然完好。已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4月又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鎮.
解放戰爭時期,明清古街是我黨從事革命活動的主要駐地。1930年4月,中共白雀園區委、區蘇維埃正式建立,同年6月,又建立了中共白雀園市委、市蘇維埃。白雀園革命政權建立以後,迅速在全區實行土地改革,並建立了赤衛軍工會、婦女會、兒童團等組織,同時建立了蘇維埃經濟公社、銷售合作社、工農俱樂部和列寧國小。明清古街不僅是白雀區、市黨和蘇維埃機關的駐地,同時是光山赤衛獨立師師部、紅73師師部、鄂豫皖紅軍招待所、鄂豫皖中央分局軍委臨時革命法庭、赤色民警局等紅色機關的所在地。還設立過紅軍槍械修造所,紅軍醫院、蘇維埃工農演講所等機構,中原軍區一縱一旅(皮定鈞旅)旅部的駐地也在明清古街。新中國成立後,中共光山縣委、光山縣人民政府將明清古街列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並對革命舊址進行了修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