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徒

《白蓮教徒》是由清代傑出的文學家蒲松齡所創作的一首詞。蒲松齡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

導讀

蒲松齡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坎坷的遭遇讓他加深了對當時政智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社會弊端的認識和了解,為他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他用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餘萬字的著述。該書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彩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和美好理想。

詞名

《白蓮教徒》蒲松齡作者
[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的文學家,淄川縣(現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為貢生。

原文

白蓮教某者,山西人,忘其姓名,大約徐鴻儒之徒,左道惑眾, 慕其術者多師之。某一日將他往,堂中置一盆,又一盆覆之,囑門 人坐守,戒勿啟視。去後,門人啟之,視盆貯清水,水上編草為舟, 帆檣具焉,異而撥以指,隨手傾側,急扶如故,仍覆之。俄而師來, 怒責:“何違吾命?”門人立白其無,師曰:“適海中舟覆,何得欺我?”
又一夕,燒巨燭於堂上,戒恪守,勿以風滅。漏二滴,師不至。儽然而殆,就床暫寐,及醒,燭已竟滅,急起之。既而師入,又責之。門人曰:“我固不曾睡,燭何得息?”師怒曰:“適使我暗行十餘里,尚復 云云耶?”門人大駭。如此奇行,種種不可勝書

譯文

白蓮教有一個教徒,是山西人,忘記他的姓名了,大約和徐鴻儒之類的貨色,用旁門左道迷惑眾人,很羨慕他的技術的人拜他為師,師傅有一天他將要去別的地方,在大廳里放置了一個盆,再用另一個盆蓋在上面,叮囑門人坐著看守,不要打開來看。他走後,門人把上面的盆揭開來,見盆里儲存的是清水,水上有用草編的小船,船帆和船檣都有,門人覺得驚奇,用手去撥弄了一下,船就順著手倒了,門人趕緊扶成跟以前那樣子,把盆子蓋好.一會師傅回來,生氣責問:”為什麼要違背我的命令?”門人馬上表示他沒有動盆子,師傅說:”剛才我在海里船翻了,你怎么騙得了我?”
又是一晚,在大堂上燒大蜡燭,告誡看門人恪守其職,不要讓風吹滅了,沙漏時間顯示過兩點師傅還沒回來,門人累了就懈怠了,靠著床小睡一下,等醒了,蠟燭已經滅了,趕緊起來點燃,而後師傅回來了,就又責怪他,門人說”我又不曾睡著,蠟燭怎么會滅呢?師傅生氣說:“剛才使我在黑暗裡行走了十來里,還說什麼說?”門人大驚,像這么神奇的行為多的寫不過來。

注釋

1.某:指代不明說的人物。
2.徐鴻儒:人名。
3.左道:歪門邪道。
4.戒:叮囑。
5.白:辯說。
6.恪守:嚴加看守。
7.漏:古代計時的器具。“漏二滴”即二更時候。
8.儽然:疲睏的樣子。
9.殆:睏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