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窪省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省白草窪省級自然保護區是2007年10月25日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的,位於承德市灤平縣東南部的燕山地區,距離縣城35公里。地理位置為北緯40°45'36"-40°53'21",東經117°23'43"-117°42'05"。主要包括長山峪鎮、付營子鄉的17個行政村和靳家溝林場。距金山嶺長城25公里,距承德45公里,距北京170公里。地處京承之間,地理位置優越。京承高速及旅遊公路自其腳下經過,柏油公路直通景區。

自然保護區概況

保護區西部、北部以鄉級公路為界的以南部分,基本沿650m等高線劃分;東部以青石垛村的村界作為邊界,基本上沿山脊線劃分;南部與承德縣為鄰,以縣界作為保護區界限;西部與澇窪鄉和兩間房鄉相連.總面積達176.80 km2,占灤平縣總面積的5.5%,是以保護森林生態

白草窪省級自然保護區 白草窪省級自然保護區

系統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為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白草窪自然保護區分三個功能區,即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每一個功能區具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其中核心區位於保護區的核心地帶,面積59.67 k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3.75%,是保護區的關鍵地區,是野生動植物集中分布區,主要是保護對象的繁殖場所,在核心區的各個出入口及邊界設定了圍欄和警示標誌,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禁止砍伐、放牧、狩獵、採藥、開墾和挖礦等生產經營活動;緩衝區位於核心區外圍,面積57.34 k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2.43%,主要是對外來干擾起到阻隔和緩衝作用,保護措施為在邊界和道口設定標明緩衝區的警示牌,嚴禁毀林、毀草耕作和放牧,嚴禁狩獵,嚴禁在緩衝區開展旅遊和生產經營活動,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實驗區位於保護區的最外層,面積59.79 k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3.82%,是保護區的林業和生產生活基地,已馴化、栽培、引種實驗為主,該區域採取了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生產設施,開展村莊、道路、溝渠等綠化工程,搞好生態林建設等措施,可適當開展生態旅遊、特色種植養殖等生態產業的多種經營,提高保護區綜合自養能力。

白草窪自然保護區屬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以落葉闊葉林植被類型為主。主要植被類型包括華北落葉松林、油松林、白樺林、山楊林、蒙古櫟林、核桃楸林、針闊葉混交林、山杏灌叢、繡線菊灌叢、平榛灌叢、照山白灌叢和雜類草草甸等。據統計共有野生蕨類植物38種,裸子植物7種,被子植物774種;棲息的陸生脊椎動物207種,其中兩棲動物4種,爬行動物15種,鳥類154種,哺乳動物34種。保護區不僅生物種類繁多,而且還蘊藏著一定量的珍惜瀕危生物,如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胡桃楸、刺五加、野大豆、黃檗、蒙古黃芪、脫皮榆等,河北省重點保護植物中麻黃、白鮮、紫椴、軟棗獼猴桃、紅景天、黨參、大花勺蘭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金錢豹、金雕、大鵟、燕隼、紅腳隼"等。

保護區內還有白草窪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54平方公里,可視景觀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768米,平均海拔1188米。全程30公里,環山游分為上下兩個線,驅車和徒步需3個小時。乘車由管理處出發,途經杏花坡、闖王寨、"塞外小黃山"(第一觀景台)、"神牆"(第二觀景台)、"修閒島"、"臥虎嶺"、6號停車場下車,徒步遊覽"石海"、"白草窪主峰",登峰遠跳之後,超小路踏入高峰白草,穿過"松淋浴場",到車場,乘車返回休閒島,繼續遊覽下線的"白樺浴場"、"和平友誼路",登上觀鴿台,望"林海神鴿"、"唯我獨尊"、"童子拜觀音"、"萬人仇"、原始森林等景觀後回至管理處。

驅車駛入景區,沿十盤山路而上,穿莽莽林海,一望無際,踏高山白草,波濤四起,觀石海奔騰,心潮澎湃,望霞光雲霧,令您心曠神怡。

行進期間"物盡天然之趣",人忘塵世之懷"白草窪景區,山巒疊嶂,奇石林立,鬼斧神工、詩情畫意、古樺蒼松、千姿百態、溪水潺潺、仙人墨筆,母女岩,五指山、杏花坡、杜鵑嶺、天公山、石海、林海神鴿,童子拜觀音白景泉主峰等二十餘處自然景觀,繪成了一幅天然畫卷,遊客們可盡情的遊覽。

白草窪國家森林公園是一處天然次生林區,具有華北保存最好的自然植物群落。尤其以天然白樺林保存面積最大,在華北以及全國極為罕見。專家們認定:迄今為止是距北京最近最大的一片天然白樺林。素有"京東第一山"霧靈山的姊妹峰之稱。游白草窪森林公園不但可以飽覽北國連綿起伏的山巒雄姿,還能看到蒼渾虬曲京全國罕見的古樺群;賞高山之巔的萋萋白草;觀海拔1700餘米之上波濤迭起的石海;飲甜如甘露的白草泉之水;沐大山之浴確有游山至興、玩水至快、賞景神怡之感。景區四季皆美:初春,山花爛漫,群芳爭奇鬥豔, 十里杏花陣陣飄香。盛夏,林深蔽日,山風習習,涼爽宜人,真是個避暑勝地。金秋,景區色彩斑斕層林盡染,山珍蒂落野果墜枝。嚴冬,山風獅吼,雪山千姿,銀嶺百態,野鹿狍群踏雪覓食。

俗話說,山多高水多高,的確如此,這裡水源十分豐富,山上有多處泉水,清涼可口,長流不息,這裡的人們把它奉為神水,可以醫治百病。

風光如畫的白草窪國家森林公園,不僅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而且還吸引了教育部門的目光,險要的山勢,奇特的地貌,豐富多樣的植物種類,並集自然景觀於一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陶冶情操的理想所在,每年暑假這裡是職業學校的教學實習基地。

灤平縣白草窪國家森林公園的突出特點:一是天然原始、二是山奇朴大。不僅森林植被好,資源也十分豐富,曾被有關專家稱之為是:"華北地區天然林的縮影",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因此,近年來深受國內外遊客的讚譽和青睞。

請來白草窪森林公園吧,這裡看山山清,觀水水秀,品酒酒美,嘗茶茶香,這裡有新鮮充沛的氧氣,這裡有目不暇接的綠色,蕩滌你的身心,洗去你的勞累,的確是人們嚮往的人間仙境,在這裡休閒、避暑,如神仙一般,悠閒自在。

保護區管理體系

灤平縣白草窪自然保護區管理體系由保護區管理處、保護區管理站、保護區管護點構成。

保護區管理處

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的各項規定。保護區管理處是保護區的一級經營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區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自然保護區;組織、協調各保護管理站的工作,進行人員調配、物資供應、工作安排,檢查指導巡護工作。

保護區管理站

保護區管理站是自然保護區的二級經營管理機構,職能是對轄區內的生物資源及生態環境進行長期的監督與管護,並協助有關部門實施科研、多種經營、生態旅遊等工作。根據白草窪自然保護區的管護目標、自然地理條件、交通條件以及行政區劃等,規劃設定兩個管理站,即在長山峪鎮、付營子鄉政府所在地設定長山峪管理站、付營子管理站。

保護區管護點

保護區管護站下設管護點,負責森林、灌叢等植被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併兼顧檢查站功能。根據地理條件、交通條件、居民點分布情況和管理的要求,共設定9個管護點。其中長山峪管理站下設黃木局管護點、大柵子管護點、安子嶺管護點、蕨菜溝管護點、三道梁管護點;付營子管理站下設靳家溝門管護點、羊草溝門管護點、紅石砬管護點、青石垛管護點。

瞭望、觀測點

為了保護區護林防火需要,在保護區海拔高、透視條件好、視野寬闊、控制範圍廣的山頂共設定10處瞭望台。

保護區遠景規劃

白草窪自然保護區的總體目標是全面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確保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完整;改善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充分發揮其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全面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增加珍惜瀕危野生物種種群數量,提高其生存能力,保證其安全順利繁衍。進一步改善生態效益,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提供良好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提高。為保障總體目標的實現,具體實施保護措施如下:

1、保護好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好現有植被,恢復和重建遭到破壞的植被;

2、建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監測救護系統,加強人工繁育和培育工作;

3、全面設計,合理布局,科學劃分功能區。針對不同功能區,制定保護目標,保護措施;

4、加強科研和監測,為保護區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確保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安全;

5、合理開展多種經營和生態旅遊事業,為保護區保護目標的實現提供經濟支撐。把保護區建成綜合性、多功能的自然保護區,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總體規劃期為近期規劃(2006-2010年)、中期規劃(2011年-2015年)和遠期規劃(2016年-2020年)。

1、近期目標(2006-2010年)

建立保護區各級管理機構,初步完成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培養保護與管的專業職工隊伍,落實保護區組織措施和制度措施。基本完成保護區生物資源本底調查,完成三區邊界及標誌建設。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框架,建立科研隊伍,開展科學考察與研究。建立森林生態環境預防監測和保護系統,落實保護措施,基本遏制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趨勢,維持生物多樣性,是保護區的植被得到恢復和重建,到2010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使珍稀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基本滿足河北省自然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功能的需要。

2、中期目標(2011年-2015年)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作條件,增加現代化的保護設備,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保護體系,廣泛開展以森林為主的植被恢復和建設工程,逐步實現保護區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全面落實森林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措施,森林覆蓋率達到93%,改善珍惜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擴大種群數量。使保護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逐步開展專題性及經營性技術研究,生態旅遊和多種經營開發初具規模,保護區建設和管理能力可滿足保護與管理的需要。

3、遠期目標(2016年-2020年)

通過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形成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路。保護區設施配套齊全,功能完善,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與現代化的管理水平。進一步改善白草窪森林生態系統,為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逐步恢復和發展珍稀生物物種,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以生態旅遊為主的綠色產業經濟效益顯著。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把保護區建設成生態功能齊全,生態結構穩定,生態環境優美,管理先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自然保護區。最終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