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丸濃縮水丸

白癜風丸濃縮水丸是一種西藥,主要成分有補骨脂、黃芪、紅花、川芎等。該藥物能治療白癜風等疾病。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標準號:WS3-B-2868-98
藥物組成:補骨脂100g,黃芪100g,紅花100g,川芎100g,當歸100g,香附100g,桃仁100g,丹參100g,烏梢蛇100g,紫草100g,白鮮皮100g,山藥100g,乾薑100g,龍膽100g,蒺藜1300g。
處方來源: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標準1998年
性狀:本品為白色的包衣濃縮水丸,除去包衣後,顯黑褐色;味苦。
功效:益氣行滯,活血解毒,利濕消斑,驅風止癢。
主治:白癜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丸,日2次或遵醫囑。

製備方法

以上十五味,黃芪、川芎、當歸、香附、丹參、烏梢蛇、山藥、乾薑粉碎成細粉;其餘補骨脂等七味酌予碎斷,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與上述粉末混合,乾燥,粉碎成細粉,混勻,過篩,用水泛丸,低溫乾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即得。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成束或離,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螺紋導管直徑8-23μm,加厚壁互相連結,似網狀螺紋導管。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纖維成束,深棕色或紅棕色,壁厚。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9-48μm,具緣紋孔細密。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澱粉粒長卵形、廣卵形或形狀不規則,有的較小端略凸,直徑25-32μm,長約至50μm,臍點點狀,位於較小端。 (2)取本品10g,研細,加醋酸乙醋25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取補骨脂素對照品、異補骨脂素對照品,加醋酸乙酯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氫化鉀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3)取本品20g,研細,加水飽和的正丁醇100ml,水浴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濾液用1%氫氧化鈉溶液洗滌3次,每次50ml,棄去鹼液,繼續用正丁醇飽和的水洗至中性,棄去水層,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至約20ml,加入活性炭1g,攪勻,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芪甲甙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約5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橙黃色螢光斑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