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杜鵑

白杜鵑

白杜鵑,又名映山白,龍胚芽、毛白杜鵑、白花杜鵑。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半常綠灌木。花朵純白。4-5月,總狀花序6-10朵。白杜鵑在70年代前的大別山區還不難看到,這些年來,隨著狂采濫挖,已經很難覓見芳蹤,現雲南省彝良縣龍街鄉等地有分布,很是珍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杜鵑白杜鵑
半常綠灌木,高1-2(-3)米;幼枝開展,分枝多,密被灰褐色開展的長柔毛,混生少數腺毛。葉紙質,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0.5-1.8厘米,先端鈍尖至圓形,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疏被灰褐色貼生長糙伏毛,混生短腺毛,中脈、側脈及細脈在上面凹陷,在下面凸出或明顯可見;葉柄長2-4毫米,密被灰褐色扁平長糙伏毛和短腺毛。
傘形花序頂生,具花1-3朵;花梗長達1.5厘米,密被淡黃褐色長柔毛和腺頭毛;花萼大,綠色,裂片5,披針形,長1.2厘米,密被腺狀短柔毛;花冠白色,有時淡紅色,闊漏斗形,長3-4.5厘米,5深裂,裂片橢圓狀卵形,長約與花冠管等長,無毛,也無紫斑;雄蕊10,不等長,花絲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5室,長4毫米,直徑2毫米,密被剛毛狀糙伏毛和腺頭毛,花柱伸出花冠外很長,無毛。蒴果圓錐狀卵球形,長約1厘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產地分布

產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和雲南。各大城市常見栽培;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英國、美國廣泛引種栽培。

生長習性

喜光,耐半蔭,耐寒
園林用途:庭植,盆栽

野生白杜鵑

白杜鵑白杜鵑
連山金子山的一個峽谷處發現大面積的白色花朵群,花群沿峽谷分布,花色雪白,清香襲人。經當地林業人員到場辨認,確定這是罕見的野生白色杜鵑花。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白色杜鵑花在金子山還不難看到。由於其名貴珍稀,又可食用入藥,出現了濫采濫挖的現象,導致白杜鵑一度絕跡。發現的這片白杜鵑植株不到百株,白杜鵑別名映山白,它是紅杜鵑的一種變種,一般生長在海拔2500~3000米的山上。其花朵純白,花期在4月~5月,花朵較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