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種

簡介

1

白芨味苦甘澀,性微寒。白芨最常用於肺胃出血。例加配生藕節、黑山梔、杏仁、沙參、生地、百合、元參等,可用於咳血;配炒黃芩、知母、烏賊骨、蒲黃炭、茜草炭等,可用於吐血。近些年來,常以白芨配烏賊骨、貝母、甘草,共為細末,每服一至二錢,溫開水送服,一日二、三次。或白芨粉一錢配三七粉三至五分同服,一日二、三次。

白及還有逐瘀生新及去腐生肌、收斂瘡口的作用。內服、外用均有效。荷葉炭、棕炭等止血,因收澀太過,常可發生血瘀、血滯的情況。白芨止血,同時又有祛瘀生新的作用,雖久用也不發生瘀血。三七可止一切出血,白芨偏止肺胃出血;三七可散瘀定痛,白芨可去腐生肌。生藕節止血之中兼能養陰生津。白芨止血之中兼能補肺收斂。用這二藥止血均不產生瘀血。用量一般一至三錢,水煎服;如用粉末吞服,每次可用五分至二錢,一日二、三次。不可與附子、烏頭同用。

白芨為蘭科白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塊莖為我國傳統中藥,現代研究表明,白及塊根含甘露聚糖,澱粉、葡萄糖,揮油和粘液質。臨床套用廣泛。白芨所含澱粉粘性強,可作為工業糊料,可漿絲稠、棉紗等。白芨花色艷麗,也是一種很好的景觀植物,由於市場需求的擴大,因此市場對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野生白芨遭到過度採挖,導致其野生自然資源急劇減少,瀕臨滅絕,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藥用植物之一。白芨大多野生於山野川谷的向陽山坡、疏林中、草叢中,喜歡陰涼的濕度較大的環境,土壤肥沃疏鬆而又排水良好的夾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環境獨特的白及的資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資源的產地僅剩下雲、貴、川、湘等極其有限的少數地域的偏遠山野。

白及種

1

因白及屬於蘭科植物,其種子自然萌發率極低,繁殖困難,所以野生資源較少,而白及又具有多方面的用途,需求量極大,人們長期掠奪式的採挖導致其野生資源已瀕枯竭,無法滿足市場對白芨的需求。採取人工繁育是提高白芨產量的有力措施,現在人工繁育的常規方法大多以分株為主,即將塊莖分切成小塊種植,但繁殖係數低,大面積發展供種困難,難以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要。

現一般採用白芨種子進行無菌播種,獲得無菌苗後利用組織培養方法進行無性系快速繁殖,建立快繁體系,為規模化生產提供優質種苗。

白及組培苗

白及喜溫暖、陰濕的環境。稍耐寒,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

一般在早春、清明前進行大田移栽,將處理好的種莖按行距20—25cm開6cm左右的播種溝,按株距15cm左右順溝擺放種莖,芽頭向上,然後蓋土3—4cm。

白及採收與加工

1、採收時間

一般到第四年9-10月莖葉黃枯時,就要採挖,不然過於擁擠,生長不良。

2、採收方法

採挖時,先清除地上殘莖枯葉,用鋤頭從塊莖下面平鏟,把塊莖連土一起挖起,抖去泥土,不摘鬚根,單個摘下,先選留具老稈的塊莖作種莖後,剪去莖稈,放入籮筐內,在清水裡浸泡1小時左右,踩去粗皮和泥土。

3、初加工

洗淨的白及放到沸水鍋里不斷攪動,煮到內無白心時(大約6-10分鐘)取出,大太陽天氣曬2-3天或烘5-6個小時,表面乾硬至全乾,再放入竹筐或槽籠里,來回撞擊,擦去未脫盡的粗皮和鬚根,使其光滑、潔白,篩去灰渣即成。一般畝採收鮮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堅實者為佳。乾燥後的白芨應裝入麻袋或編織袋內,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存放,注意防蟲蛀。

4、藥材商品的規格

外觀質量:足夠乾燥,呈不規則扁圓形或菱形,有2-3個分枝似掌狀,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肥壯有肉,質堅實,斷面類白色,半透明,角質。味微苦,嚼之有粘性。無烤焦、無鬚根、無蟲蛀、無霉變。

一等品:塊莖成個,飽滿有肉,手指大以上。

二等品:達不到一等大,個較瘦、肉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