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部乳頭狀皮炎

頭部乳頭狀皮炎(dermatitis papillaris capilliti)又稱瘢痕疙瘩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keloidalis)、枕骨後硬結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nuchae scleroticans),是以纖維增生為特徵的枕部慢性毛囊周圍炎,愈後形成瘢痕疙瘩樣增殖。

病因

大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可能為組織對致病菌異物的一種反應。

臨床表現

初發為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逐漸化膿,增大融合,最後結締組織增生,形成表面光滑較硬的扁平結節。結節呈淡紅色,形狀不規則,孤立或相連如條索狀,凹凸不平,呈乳頭狀硬結或硬塊樣瘢痕疙瘩。毛髮稀疏或全部脫落,表面有少數深陷的毛囊,可見數根或十數根束狀發穿出,常繼發化膿性小瘺孔。好發於頭枕部及項部髮際。慢性經過,有十餘年不愈者。

治療

1.早期按毛囊炎積極處理。乳頭狀增殖形成後,治療困難,可選用淺部X線照射。若遇大的瘢痕增殖,可行手術切除。
2.中醫療法
(1)中醫治則參見瘢痕疙瘩。也可選用連翹敗毒丸,散結靈,大黃蟲丸或活血消炎丸等內服。
(2)局部治療:早期可加如意金黃散30g,化毒散1.5g混勻,植物油或蜜水調敷。慢性期可用黑布藥膏或黃色拔膏棍。

預後

慢性經過,有十餘年不愈者。

預防

1.在易於發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機站、國小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性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儘可能消滅一切發病因素。
2.注意皮膚衛生加強身體鍛鍊,增進皮膚的抵抗力。
3.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套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
5.發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