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祥公

發祥公

廖發祥公字汝表,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生於元大德丙午年(1306),元天曆庚午(1330)進士及第,官翰林院侍講,復遷湖廣永、衡二州路總管。發祥公於元末避亂擬暫停武攸居住,後喜其風光秀麗,遂落籍如此,並由“暫停”演變為湛田(武攸湛田,即今洞口縣醪田鎮湛田村),至今已有七百餘年,發祥公葬荷香橋雲霧寺

廖發祥公字汝表,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生於元大德丙午年(1306),元天曆庚午(1330)進士及第,官翰林院侍講,復遷湖廣永、衡二州路總管。發祥公於元末避亂擬暫停武攸居住,後喜其風光秀麗,遂落籍如此,並由“暫停”演變為湛田(武攸湛田,即今洞口縣醪田鎮湛田村),至今已有七百餘年,發祥公葬荷香橋雲霧寺。

•本名

•廖發祥

•字號

•字汝表;號宣義

•所處時代

•元大

•出生地

•江西寧都

•出生時間

•1306

廖發祥公字汝表,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生於元大德丙午年(1306),元天曆庚午(1330)進士及第,官翰林院侍講,復遷湖廣永、衡二州路總管。發祥公於元末避亂擬暫停武攸居住,後喜其風光秀麗,遂落籍如此,並由“暫停”演變為湛田(武攸湛田,即今洞口縣醪田鎮湛田村),至今已有七百餘年,發祥公葬荷香橋雲霧寺。發祥公生有四子:

長為英豪,字德行留居湛田;

次為英傑,字德文遷隆回六都寨野雞田;

三子為英武,字德貞遷隆回大水田;

四子德據,遷隆回桃花坪大秧田。

德行、德文、德貞、德據分為四房,“逢田落籍”,分別居湛田、野雞田(雞田)、大水田(大田)、大秧田(秧田),派衍“四田”,即“湛田、雞田、大田、秧田”,這就是“廖氏四田”的來由。如今在湖南隆回、洞口、武岡等地有發祥公後裔十萬人之多。

一、 發祥公班次
1.班次引:班次之設所以敘宗派聯世系使不預為畫一能無淆溷失次乎我族自 行公兄弟分隸值兵燹之餘人民新定武邵迢隔雖一本天潢至親不惟合享之禮蕩然無存即班次亦紊亂矣越至乾隆二年我房族執 卣一 勝人 亶錫 林昌 公玉 諸公會雞田 榮芳公 大水田 郁文公倡義始祀其祖墳墓合食祠堂徐講
聖諭敦孝明倫始正班歌自德字以下十五代各房遵原句後依世代振鴻名合立二十五班承前接後庶無參差之弊自弭亂宗之端則稱謂既正昭穆攸分矣爰列舊班次。
2.江西舊班次
人哲照長發 英雄尚後來 永言多福顯 景運自和開

追索發祥公世系是崇德公-光景公-人俊公派衍:

光景-瓊瑄、琳瑄、瑞瑄
琳瑄-仲坤-永銘、永玖
永鳴-英俊
英俊-應禮、明進
應禮-萬松-必金、必蔚、必相
必蔚-道全、吉安
道全-執奉
執奉-國楨、夫美
夫美-興譽-廣吉-華文-子任-人俊-哲士-昭德、昭陽
昭德-長壽、長祿
長壽-發祥,發福。
人俊公翰林院侍講學士,居江西贛州路寧都,輩分:人哲昭長發,發祥公是其四世孫。

2.江西舊班次
人哲照長發 英雄尚後來 永言多福顯 景運自和開
自祥公肇遷另置新班次
3.各房第一至十五世原班次對照表
世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湛田: 德 仕 介 景 福 仁 思 宗 彥 祖 文 運 啟 家 聲
雞田: 德 子 玉 必 仁 思 文 宗 福 顯 景 泰 添 芳 秀
大水田: 德 萬 添 梅 正 原 仲 仁 思 宗 彥 鳳 吉 光 懋
大秧田: 德 必 仁 應 祖 宗 思 文 才 添 國 泰 運 開 福
石板鋪: 德 仕 介 景 志 思 仲 遷 時 永 文 汝 大 國 正
小茶山: 德 仕 永 子 志 仲 顯 文 友 思 朝 應 政 大 成
城步大古:德 仕 永 祥 福 彰 中 興 顯 遷 應 祥 傳 張 興
新化江東:德 華 志 祖 昌 仁 義 禮 添 玄 黃 任 聲 忠 信
車田: 衍 古 黃 源 遠 流 長 文 緒 敬 紹 世 澤 益 芳
武岡黃毛:慶 忠 必 寥 應 振 廷 文 學 家 聲 世 大 成 禮
4.各房第十六至三十世班次對照表
世系: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湛雞水三田:世 代 振 鴻 名 繼 述 承 昌 國 敦 崇 展 達 才
大秧田: 世 代 振 鴻 名 繼 述 承 昌 熾 敦 崇 展 達 才
石板鋪: 世 代 振 鴻 名 繼 述 承 昌 興 敦 崇 展 達 才
小茶山: 志 仁 君 天 德 繼 述 承 昌 國 敦 崇 展 達 才
城步大古: 顯 承 應 德 月 繼 述 承 昌 國 敦 崇 展 達 才
新化江東: 世 代 振 鴻 名 繼 述 承 昌 國 敦 崇 展 達 才
車田: 功 深 克 復 維 仁 廉 昭 祖 德 忠 直 錫 龍 章
武岡黃毛: 義 繼 凌 當 可 述 承 昌 國 敦 崇 展 達 才
5.一九九一年辛未臘月統一新班次(各房第三十一至五十世)
安樂常康惠 聰智富貴來 鍾毓豪盛瑞 東滿建立尊

(這次字輩已廢)重啟老字輩

6.原四田所定“才”字班以後的班次:盛朝隆建立 富貴應常來
廖姓“四田”的輩分排序。自“世”字輩上有所不同,
清嘉慶己巳年(1809)修譜後,以下四田相同,

世代振鴻名,繼述承昌國、敦崇展達才、盛朝隆建立,富貴應常來。

四田新繼總班次

詩書澤睿智、忠孝育良莊、群賢典雅韻、眾傑譜華章。

“四田”廖氏遷徙四川也頗多,尤其在成都、德陽、綿竹、資陽、資中、內江、新都、廣漢、彭縣、什邡、金堂、都江堰等地有眾多發祥公後裔。在貴州、雲南也有遷徙。

湖南寶慶府武崗州龍管鄉(車田);

廖慶祥系人俊公四世孫,其父長壽,祖父昭德,曾祖哲士,高祖即人俊公,與發祥公本是弟兄;

始祖廖慶祥,元末清初一直居住在寶慶府武崗州龍管鄉。據悉即現在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一帶。我宗字輩譜有二,
其一(王氏祖婆後裔)慶宗必廖應景庭,文學加興世大成。禮義忠信傳俊秀,乾坤耀德上青雲。
其二(向氏祖婆後裔)慶宗必廖應福可,文學加興世太成。禮義忠繼傳信用,乾坤耀德上清雲。

四川遂寧老譜確定這裡的廖氏是發祥公後裔

《蓬溪縣廖氏族譜》是民國乙丑年重修的,一共八卷六本,由成都成蹊石印社印,內容包括通啟、往哲考,我拍下了第一卷和第二卷部分。其世系脈絡清晰:人俊翰林院侍講學士妣王氏生哲士選進士候銓知縣妣楊氏生昭德(其弟昭陽)舉孝廉任教諭妣張氏生長壽官知縣妣周氏生髮祥翰林院巡都大宣儀使授邵州剌史由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遷湖南寶慶府武攸湛田妣孫氏劉氏生德行(其弟文德文貞)選貢生妣寧氏肖氏生仕隆(其弟仕興仕庠)妣王氏黎氏卿氏生介緣(其兄介俊其弟介廣介鑒介智介善介忠介政)妣嚴氏生景滸(其弟景高)妣陳氏生福田妣彭氏生仁芳(舊名十三郎其弟仁洪),以上完全和湖南寶慶府發祥公世系完全相同。

--人俊--哲士--昭德--長壽--發祥--德行--仕隆--介緣--景滸--福田--仁芳--

當地廖氏世系輩分

仁芳公妣鄧氏生五一,五一公舊名五十一郎封武威將軍,妣尹氏生癸四,癸四舊名癸四郎勅賜七州總管由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遷湖南衡州府桂陽州南嶽山青灣里,妣肖氏生受六,受六舊名受六郎勅受白公帝王,由衡州府桂陽州遷永州府遷零陵縣歸德鄉,其兄受五弟受七,受六公妣唐氏生昌恆,昌恆妣鄧氏生法榮、法鳳。法榮妣陶氏生永青、永綱。從安岳縣大平廖氏資料可見法鳳公生三子:長曰永和,次曰永仕,三曰永桂。按長幼序分五大房:大房永青,二房永和,三房永仕,四房永剛,五房永桂。一、二、三、四房後遷西蜀梁山、銅梁、蓬溪、射洪,也有遷蓬州,馬湖屏山的。五房居安岳縣大平。

江西舊定男子十代字派:

“五癸受昌法,永仲應時興”。

後來楚南還有二十個男子字派:“

正三文大學,志道登明廷,

樂善定安國,忠主萬年新”。

與安岳縣大平廖廷燦提供的字輩大同小異:“

正三仕大德,志道登明廷,

樂善定安國,忠主萬年長”。

值得一提的是蓬溪族譜裡面還專門為女子制定了字派,這在當時能夠體現男女平等是難能可貴!

世系:--仁芳--五一--癸四--受六--昌恆--法榮、法鳳

四川資陽的:(發祥公支系)

仁仕萬庚景 志得勝仲思 文經連登啟 明楚應天清

朝爾禎祥壽 永樂太平春 寧靜江鴻瀚 恩澤延廷熙

為學鵬程遠 昌禮振中華 富國嘉祥慶 光前裕後昆

繼偉躍俊曉 亞海樹建修 錦賢培大宇 棟正錫舜長 浩榮郁彥獻 聿寶毅潤安

“仁仕萬庚景,志德勝仲思,文經連登科,明楚應天清,朝爾禎祥壽,同樂太平春”,

國正天心順:

湖南東安(仁歌公支系)發祥公支系
仁仕萬庚景,志德勝仲思,文經連登科,永樂共千秋,繼述承昌國,敦崇展達才,

寧靜乃志遠,
寬和祝遐齡,為學行大道,詩禮振階庭,蘭桂慶騰芳,光前移後昆,
善全仕思文;聰明映大啟;紀光夸年華

四川省大英火井鄉“廖氏宗祖”廖氏輩分,一共60個輩分排行。

前三十個輩分是:

仁仕萬庚景志德勝仲思文經連登科明楚應天清朝爾禎祥壽永樂太平春

三十個輩分是:

寧靜廼致遠寬和足延齡為學弘大道詩禮振楷庭 蘭桂慶騰芳光前裕後昆

春,“福祿”與“仁仕萬庚景 志德勝仲思 文經連登科 明楚應天清 福祿禎祥壽 永樂太平朝爾”是同輩,仁歌公為楚之入川始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