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漢語辭彙]

登樓[漢語辭彙]

登樓,漢語辭彙。漢語拼音:dēng lóu。釋義:1、上樓。 2、指漢末王粲避亂客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詞目

登樓

拼音

dēng lóu

出處與詳解

1、上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南朝梁元帝《蕩婦秋思賦》:“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

宋 戴復古 《無策》詩:“老覺登樓懶,心知涉世疎。”

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樓觀海市》:“登樓披綺疏,天水色相溶。”

《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們何不登樓一望。’”

2、指漢末王粲避亂客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五:“羣盜哀 王粲 ,中年召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宋 陸游 《秋望》詩:“一樽莫恨盤飧薄,終勝登樓憶故鄉。”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感遊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念時空擊檝, 仲宣多難但登樓。”

清錢謙益 《南征吟小引》:“主憂臣辱,以四郊多壘為恥,故其(袁可立子袁伯應)詩淒清悄厲,若劉越石登樓長嘯,使人有雲深月近,裹創飲血之恐。”參見“ 登樓賦 ”。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陛下還京,登樓肆赦,則天下之人,盡皆遷善遠罪。”

《宋史·禮志二十》:“﹝御樓肆赦﹞其日,刑部録諸囚以俟。駕還至 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

《宋史·樂志一》:“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

《宋史·樂志二》:“皇帝歸大次奏《定安》,登樓禮成奏《聖安》,駕回奏《采茨》。”

杜甫詩歌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有時亦作《梁父吟》)。

賞析

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當此萬方多難之際,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是繁花觸目,詩人卻為國家的災難重重而憂愁,傷感,更加黯然心傷。花傷客心,以樂景寫哀情,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見花傷心的反常現象,再說是由於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頷聯從登樓所見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湧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起滅正象古今世勢的風雲變幻,詩人聯想到國家動盪不安的局勢。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遊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頸聯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登樓所想。北極,星名,居北天正中,這裡象徵大唐政權。上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去歲吐蕃陷京、代宗旋即復辟一事而來,明言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寇盜”“相侵”,申說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於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尾聯詠懷古蹟,諷喻當朝昏君,寄託個人抱負。後主,指蜀漢劉禪,寵信宦官,終於亡國;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有武侯祠,東有後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佇立樓頭,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蒼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廟、後主祠依稀可見。想到後主劉禪,詩人不禁喟然而嘆:可憐那亡國昏君,竟也配和諸葛武侯一樣,專居祠廟,歆享後人香火!這是以劉禪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造成國事維艱、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劉禪信任黃皓而亡國極其相似。所不同者,當今只有劉後主那樣的昏君,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而詩人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萬里他鄉,危樓落日,憂端難掇,聊吟詩以自遣,如斯而已!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繫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藉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體現著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這首七律,格律嚴謹。中間兩聯,對仗工穩,頸聯為流水對,讀來有一種飛動流走的快感。在語言上,特別工於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錘鍊。首句的“傷”,為全詩點染一種悲愴氣氛,而且突如其來,造成強烈的懸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時、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義,也包含著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盪胸撲面的感受。四句的“變”,浮雲如白雲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引人作聯翩無窮的想像。五句的“終”,是終於,是始終,也是終久;有慶幸,有祝願,也有信心,從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滿令寇盜聞而卻步的威力。七句的“還”,是不當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語氣,表示對古今誤國昏君的極大輕蔑。只有末句,鍊字的重點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卻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寫詩人無可奈何的傷感,與第二句的“此”字遙相呼應。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這兩個字在詩的構思方面起著突出的作用。全詩寫登樓觀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蹟,都是從空間著眼;“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樣就兼顧了空間和時間,增強了意境的立體感。單就空間而論,無論西北的錦江、玉壘,或者城南的後主祠廟,都是遠處的景物;開端的“花近高樓”卻近在咫尺之間。遠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詩的境界闊大雄渾而無豁落空洞的遺憾。

翻譯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遊子越發傷心;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處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 玉壘山的浮雲變幻莫測從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極星不可動搖; 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後主劉禪那樣無能的君主竟還在廟中享受祭祀;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甫吟》。

背景簡介

《登樓》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使大唐朝廷覆滅。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作者借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蹟、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都從空間著眼,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