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分子基礎

第21章 第31章 癌症治療的分子基礎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ancer,3rd Edition
精裝: 5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30316073
條形碼: 9787030316073
尺寸: 28.8 x 21.6 x 3.2 cm
重量: 1.5 K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孟德森(John Mendelsohn) (美國)Peter M.Howley (美國)Joe W.Gray 等 譯者:許興智 佟偉民 李靜 等
孟德森(John Mendelsohn),Department of Oncological Sciences,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New York, New York。
許興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入選者,北京市細胞生物學學會常務理事,DNA.Repair編委,首都師範大學腫瘤生物學實驗室PI。1992年本科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1992~1994年在上海第八人民醫院外科任住院醫師,1998年碩士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1999年博士畢業於美國Llniversity of Sotlth Carolina醫學院,2000~2004年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任博士後,2004.~2006年在美國City of-Hope國家醫學中心/Beckman研究所任Beckman Fellow,2005年到首都師範大學創建腫瘤生物學實驗室。長期從事腫瘤生物學(DNA損傷應答)研究,發表SCI論文近30篇,2006年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及省部級項目多項。
佟偉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主任。1981~1986年就讀於中國醫科大學,1991年獲得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奧地利Vienna University博士學位,1994~1997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醫學院普通與實驗病理研究所做研究助手,1997~2000年在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Cancer,World}tealth Organization(IARC//WHO,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任博士後,2000~2007年在IARC:/wHO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任研究員,2007年至今在北京協和醫學院一清華大學醫學部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在於探討參與DNA損傷修復的蛋白質在:DNA損傷應激反應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學意義。主要研究手段是通過遺傳工程修飾,利用常規的或組織細胞特異性敲除小鼠DNA損傷修復基因,在整體、細胞和分子水平來深入研究其蛋白質在早期神經發育、神經元變性以及上皮和神經細胞惡性轉化中的作用機制。共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j_收錄30餘篇。
李靜,博士,副教授。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學士學位,同年赴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分別於2001年、2006年獲得耶魯大學分子、細胞及發育生物學系碩士和博士學位。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回國,現任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求學期間學習優異,獲得北京大學獎學金;本科畢業後獲得耶魯大學范氏獎學金(Fan:Fellowship)。回國後,2007年獲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稱號,2010年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二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三等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人才項目1項和北京市教委項目1項。

內容簡介

《癌症的分子基礎(原書第3版)》內容簡介:癌症作為重大非傳染性疾病,其防治在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中得到了重要支持,《癌症的分子基礎(原書第3版)》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癌症的分子基礎和最新進展,為癌症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全書共分5篇59章,包括癌變和癌症遺傳學、癌症生物學、分子病理和診斷、癌症的分子病理過程、癌症治療的分子基礎等內容。
《癌症的分子基礎(原書第3版)》內容豐富,兼顧基礎研究與臨床,可供從事癌症研究的科研人員、臨床腫瘤科與放射治療科的醫護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作為腫瘤專業研究生的教材使用。

目錄


譯者序
Ⅰ 癌變和癌症遺傳學
第1章 癌症:一種遺傳疾病
第2章 癌基因與信號轉導
第3章 抑癌基因
第4章 DNA修復通路與人類腫瘤
第5章 表觀遺傳學與癌症
第6章 癌症和傳染病原概述
第7章 環境致癌
第8章 動物模型——蠅、魚和酵母
第9章 癌症的遺傳學小鼠模型
Ⅱ 癌症生物學
第10章 腫瘤幹細胞
第11章 生長因子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第12章 細胞生長
第13章 細胞周期調控
第14章 細胞生長和增殖中的新陳代謝
第15章 細胞凋亡、細胞自噬和細胞壞死
第16章 細胞衰老
第17章 腫瘤微環境對腫瘤發展的影響
第18章 腫瘤血管生成
第19章 腫瘤浸潤與轉移
Ⅲ 分子病例和診斷
第20章 癌症基因組學
第21章 轉錄組分析
第22章 質譜技術在腫瘤生物學中的套用
第23章 影像與腫瘤
第24章 生物信息學
第25章 癌症的早期檢測——分子篩選
Ⅳ 癌症的分子病理過程
第26章 淋巴瘤/骨髓瘤
第27章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分子遺傳學
第28章 急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生物學
第29章 兒童腫瘤的分子生物學
第30章 肺癌的分子基礎
第31章 結直腸癌的分子異常
第32章 乳腺癌
第33章 前列腺癌的分子基礎
第34章 表皮卵巢癌致病分子機制
第35章 胰腺癌的分子發病機制
第36章 黑色素瘤的分子生物學
第37章 軟組織肉瘤
第38章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第39章 原發性腦腫瘤
第40章 上皮性皮膚癌
第41章 內分泌系統腫瘤
第42章 胃和胃食管腺癌
Ⅴ 癌症治療的分子基礎
第43章 靶向治療:從基礎到臨床
第44章 靶向性治療的篩選策略
第45章 用於預測抗癌效能的動物模型
第46章 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和藥理遺傳學
第47章 工期臨床試驗
第48章 癌症治療學
第49章 癌症治療的先天型和獲得型抵抗
第50章 放療的分子基礎
第51章 造血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
第52章 干擾素
第53章 癌症和細胞免疫應答
第54章 腫瘤疫苗
第55章 癌症的單克隆抗體治療
第56章 基因治療和溶瘤病毒
第57章 RNA作為治療分子
第58章 熱休克蛋白90和蛋白酶體
第59章 癌症的化學預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