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內變形蟲

痢疾內變形蟲

痢疾內變形蟲(Entamoeba histolytica)也叫溶組織阿米巴,寄生在人的腸道內,能溶解腸壁組織引起痢疾。痢疾內變形蟲的形態,按其生活過程可分為三型:大滋養體、小滋養體和包囊。

基本信息

痢疾內變形蟲(Entamoeba histolytica)也叫溶組織阿米巴,屬於原生動物門肉足綱根足亞綱。寄生在人的腸道內,自由生活,能溶解腸壁組織引起阿米巴痢疾。痢疾內變形蟲的形態,

痢疾內變形蟲痢疾內變形蟲

按其生活過程可分為三型:大滋養體、小滋養體和包囊。所謂滋養體,一般指原生動物攝取營養階段、能活動、攝取養料、生長和繁殖,是寄生原蟲的寄生階段。痢疾內變形蟲的大、小滋養體結構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大滋養體個大,約12um~40um,運動較活潑,能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腸壁組織。而小滋養體,個小,月7um~15yum,偽足短,運動較遲緩,寄生於腸腔,不侵蝕腸壁,以細菌和黴菌為食物。包囊指原生動物不攝取營養階段,周圍有囊壁包圍,富有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是原蟲的感染階段。痢疾內變形蟲的包囊,新形成時是一個核,核仁位於核的正中(滋養體也如此,對鑑別種類很重要)。以後核經過2次分裂,形成2個核至4個核。4個核的包囊是感染階段。

痢疾內變形蟲感染

當人誤食包囊後,經過食道、胃。很少有變化,到小腸的下段,囊壁受腸液的消化,變得很薄。囊內的變形蟲破殼而出,每個核各據一部分胞質形成4個小滋養體。小滋養體在腸腔中以細菌及腸腔中的碎屑為食物,行分裂生殖。過一個時期,小滋養體可形成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又可感染新寄主。當寄主身體抵抗力降低時(如感冒或其他疾病),小滋養體就可變成大滋養體,分泌溶組織酶(蛋白質水解酶),溶解腸壁黏膜上皮,侵入黏膜下層,溶解組織、吞食紅細胞,不斷地增殖,破壞腸壁。由於腸壁破壞,血管也破壞,所以有出血現象。因此病人在大便中常是血多膿少。大滋養體一般不直接形成包囊,可以在腸腔中形成小滋養體,也可以隨糞便排出。

痢疾內變形蟲預防

感染痢疾內變形蟲以後,不發高燒,一般比較緩和。但有時大滋養體可使腸壁潰爛造成腹膜炎。甚至有的也可至肝、肺、腦、心各處,形成膿腫。如至肝臟形成肝膿腫,則長期發燒、肝痛腫大。因此要經常注意預防,防止食入包囊,注意衛生,消滅蒼蠅,對糞便進行合理的處理等。消滅包囊來源和防止包囊進入體內時預防的根本緩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