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跑技術

運動員起動後,獲得最大的向前衝力而轉入疾跑。疾跑的任務是在儘可能短的距離內獲得項目的最佳速度。疾跑的段落長短、用力程度及所獲得的最佳速度應視項目而定。短距離起跑蹬冰用力較大而且段落較長,長距離蹬冰用力相對較小而且段落較短。

技術分類

疾跑通常分為3種方法,即切跑法、滑跑法和扭滑法。

切跑法:切跑法適合於腿部力量較強、靈敏性較好的運動員,其優點是起速快,形成的加速度大。缺點是消耗體力大,疾跑過渡到途中滑跑的銜接技術不易掌握。

滑跑法:滑跑法通常在長距離比賽中採用,對於靈敏性較差、腿部肌力較弱的新手較為適宜。其優點是起滑穩定,消耗體力較小,疾跑與途中滑跑之間的銜接較容易掌握。缺點是起速較慢。

扭滑法:扭滑法是切跑法和滑跑法的結合體,具有前兩種的優點,克服了前兩種的缺點,是一種效果較好的疾跑方法。

現代優秀速滑運動員起跑,通常不用單一的起跑法,而是將3種方法融為一體,即前1~3個復步用動作靈活性較高的踏切方式疾跑,而後轉入扭滑式,當達到一定的滑速後轉入滑跑法。這種綜合起跑法既有利於起速,也有利於銜接過渡,又能節省能量,起跑效果很好。

動作規範要求

(1)疾跑最初幾步要將浮腿向前抬送,大腿擺至胸下,膝關節朝前,小腿外轉,將冰刀控制在身體下方或稍前方著冰。

(2)疾跑最初幾步的冰跡短而深,沒有自由滑行,冰刀外轉並與起跑線約成45°角著冰。

(3)隨疾跑速度提高,著冰角逐漸由45°變為90°,蹬冰方向由向後側蹬冰逐漸變為向側蹬冰。蹬冰力量也由以垂直方向為主轉為以水平方向為主。

(4)上體微抬,與垂直軸成45°的前傾姿勢,有利於浮腿抬高前送。隨著疾跑速度提高和段落加長,上體逐漸降低,這有利於延長蹬冰距離和有效地完成側蹬冰動作。

(5)兩臂配合上體與腿部動作做屈肘小幅度的快速擺動隨速度增加,擺臂幅度逐漸增大,肘關節打開做前後擺動。

(6)在疾跑階段,擺臂可配合上體稍有向左右的擺動動作,但兩肩要與冰面平行,保持肩部和上體放鬆,使疾跑動作流暢。

動作要點

(1)冰跡由短逐漸變長,冰刀著冰角度由45°逐漸接近於90°,即與滑行方向一致。

(2)上體由高逐漸變低,接近正常滑行姿勢,蹬冰方向由向側後逐漸變為向側。

(3)擺臂幅度逐漸增大,直至接近正常滑跑的擺臂幅度與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