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試驗

疲勞試驗

疲勞試驗是檢查人體的疲勞程度的實驗,通過人體疲勞檢測儀對人體的舌面或唾液便可得知pH值,通過pH值得知人體疲勞程度。金屬疲勞強度是一種對金屬外在缺陷、內在缺陷、顯微組織和環境條件非常敏感的性能,通過疲勞試驗所測定的試驗數據一般都很分散, 疲勞斷口 金屬疲勞裂紋通常在表面層應力集中處(滑移帶、夾雜、析出微粒、劃痕、缺口、冶金缺陷等)萌生、而後擴展至斷裂。一般分為三區:即疲勞源(萌生疲勞裂紋的核心策源地);疲勞裂紋擴展區(擴展過程中留下呈同心弧線的貝殼狀形貌,光亮平滑,顆粒細有時呈瓷狀);終斷區(剩餘截面不足以支承峰值應力因過載荷而靜斷,呈暗灰色纖維狀或晶粒狀)。

正常值

體能儲備≥80%,PH=7.39-7.44。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疲憊狀態PH=7.34-7.38,危險狀態PH≤7.33或PH≥7.45。

需要檢查的人群出現疲勞體徵的人群。

結果偏高可能疾病:

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危象、眼科重症肌無力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休息不良,飲食不當,過度疲勞。

檢查時要求: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伸出舌頭或取出唾液,進行pH值檢測。

相關疾病

呼吸肌疲勞症,跖骨疲勞性骨折,眼科重症肌無力

概念

用以測定材料或結構疲勞應力或應變循環數的過程。疲勞是循環載入條件下,發生在材料某點處局部的、永久性的損傷遞增過程。經足夠的應力或應變循環後,損傷積累可使材料發生裂紋,或是裂紋進一步擴展至完全斷裂。出現可見裂紋或完全斷裂統稱疲勞破壞。

高周疲勞

金屬疲勞試驗時,應力隨時間一般呈正弦波形變化,但有時也採用三角形、矩形等應力波形。金屬疲勞試驗時最廣泛採用的是鏇轉彎曲疲勞試驗和軸向載入疲勞試驗。循環應力類型見圖2[ 循環應力類型]。

金屬在疲勞極限下實際所通過的最大循環次數稱為試驗基數。鋼鐵及鈦合金等,基數一般為10;對於有色金屬、特殊鋼及在高溫、腐蝕等試驗條件下,基數一般為10。一些金屬存在疲勞極限,對應地在-曲線上出現水平部分。一些金屬不存在疲勞極限,其-曲線無水平部分;隨循環周次增加,金屬所能承受的應力不斷減小,因此將對應於規定周次的應力稱為條件疲勞極限。

金屬疲勞極限一般根據10個以上相同試樣的疲勞試驗結果所繪製的-曲線求得,或用升降法求得。金屬疲勞強度是一種對金屬外在缺陷、內在缺陷、顯微組織和環境條件非常敏感的性能,通過疲勞試驗所測定的試驗數據一般都很分散, 疲勞斷口 金屬疲勞裂紋通常在表面層應力集中處(滑移帶、夾雜、析出微粒、劃痕、缺口、冶金缺陷等)萌生、而後擴展至斷裂。金屬疲勞斷裂表面的外觀形貌稱之為疲勞斷口。一般分為三區:即疲勞源(萌生疲勞裂紋的核心策源地);疲勞裂紋擴展區(擴展過程中留下呈同心弧線的貝殼狀形貌,光亮平滑,顆粒細有時呈瓷狀);終斷區(剩餘截面不足以支承峰值應力因過載荷而靜斷,呈暗灰色纖維狀或晶粒狀)。

在電子顯微鏡或光學顯微鏡高倍放大下,在金屬疲勞擴展區可顯示出垂直裂紋擴展方向而大致平行的疲勞條痕,每根條痕標誌每一循環終了疲勞裂紋的位置,因此條痕間距可作為局部疲勞裂紋擴展率的度量。

特點

可以在利用SEM觀察的同時,進行裂紋擴展觀察試驗。

可以在常溫~800℃溫度範圍內,重複向樣品載入。

試驗過程中,可以使SEM的視野與樣品的變形同步。

用途適合金屬、陶瓷、岩石材料的常溫、高溫疲勞性能測試和樣品表面形貌、裂紋擴展的測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