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滯

疑問。 猜疑。 疑難。

詞典解釋

(1)、遲疑不決;猶豫不定。三國魏曹操《與荀彧書追傷郭嘉》:“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疑滯,欲以後事屬之。”宋陸游《朝議大夫張公墓志銘》:“臨事前見逆決,若燭照龜卜,無秋毫疑滯。”
(2)、指疑難之處。《後漢書·儒林傳下·謝該》:“ 河東人樂詳條《左氏》疑滯數十事以問,該皆為通解之。”《宋書·隱逸傳·關康之》:“又為《毛詩義》,經籍疑滯,多所論釋。”唐劉禹錫《相國韋公集序》:“上富有春秋,未親庶政,有疑滯,視公如蓍龜。” 章炳麟《文學總略》:“心有疑滯,覩辨析之論,則悅懌隨之矣。”
(3)、停滯;停止。《楚辭·九章·涉江》:“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疑滯。”洪興祖補註:“江淹賦云:‘舟凝滯於水濱。’杜子美詩云:‘舊客舟凝滯。’皆用此語。”

字面解釋

疑滯

遲疑不決;猶豫不定。
指疑難之處。


不信,猜度:疑惑。疑問。疑心。疑團。疑慮。疑竇。疑點。疑端。猜疑。懷疑。半信半疑。
不能解決的,不能斷定的:疑案。疑難。疑義。存疑。

zhì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停滯。滯留。滯銷。滯空。呆滯。滯產(產婦臨產後總產程超過30小時者)。滯針。滯下(痢疾的古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