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歷史

我國疏浚業歷史悠久,百年來的發展一路滄桑。當代國內疏浚市場需求

疏浚中心實驗室疏浚中心實驗室
巨大,技術向工程套用轉化緊迫。當前我國套用的大型疏浚設備還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疏浚關鍵技術與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制約了疏浚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疏浚業的深入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開始立項建設,立項建設負責人是機電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倪福生教授。2007年11月29日,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校區隆重舉行,標誌著河海大學疏浚學科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2007年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項建設。2007年11月29日,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河海大學常州校區隆重舉行。2011年11月23日,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驗收。

疏浚

疏浚技術是保證水利工程、水運交通、環境建設、土地資源再造乃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工程手段。我國疏浚市場需求巨大,技術向工程套用轉化緊迫。而我國目前套用的疏浚關鍵技術主要依賴進口,不僅制約了國內疏浚技術的研發、創新和工程套用能力,而且限制了疏浚工程界的國際競爭力和疏浚市場的深入發展。

河海大學

河海大學是目前國內惟一培養本科層次疏浚技術學生的高校,建成了國內惟一的疏浚綜合實驗室,已經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學科團隊,並有與國外疏浚工程技術領先的高校和國內疏浚工程企業開展教育與科研合作的基礎。河海大學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將直接面向我國疏浚工程市場需要,發揮學校多學科的綜合優勢和共建單位的工程資源優勢,就疏浚工程中的物理本質和機理問題、實驗平台範圍內各類原創技術的套用效果、疏浚工程的關鍵技術和保障技術、疏浚理論和技術的工程轉化途徑等方面開展研究與實踐,努力成為該領域內具備核心技術、轉化效率高、示範作用明顯的工程技術原發地、聚集地和成果轉化樞紐,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內容包括設備硬體體系、研發保障體系、人力資源體系、成果轉化體系等,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

倪福生

疏浚學科帶頭人倪福生教授簡介
倪福生(1961-),男,漢族,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負責人,中國疏浚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利學會機械疏浚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疏浚協會港航疏浚設計施工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河海大學疏浚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來,在國內外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10篇論文被SCI、EI收錄。培養研究生20多名。先後主持中荷水利教育與科研合作項目第五專題疏浚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水利部948項目,以及交通、水利系統疏浚研發等多項課題,科研經費4800多萬元。尤其是2007年,與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簽約的《絞吸挖泥船施工模擬系統》重大項目,為校區的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倪福生教授曾被評為“河海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常州市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常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水利部優秀教師”、“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獲得過“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嚴愷科技獎二等獎”,現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