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心理學

當代社會心理學

《當代社會心理學》是200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力。

基本信息

概述

《當代社會心理學》著者閻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該書系蘇州大學優秀研究生教材,著者為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系碩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從事社會心理學教學與研究,是該校優秀教學獎獲得者。該書亦被多所高校心理系選為本科生教材。

這本書的特點是概念清晰,表述簡潔,體系嚴謹,國內外原始參考文獻詳實、豐富,對社會心理學的實驗研究介紹得較為詳細,反映了國內外近年來的主要和重要研究成果,對社會心理學理論問題有較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較好地反映了當代社會心理學的發展,是學習、考研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該書第一版即印刷了6000冊,發行量很大。與定價動輒四、五十元的同類專著相比,該書定價只有29.8元,充分考慮了中國學生的經濟狀況。

此書內容淺顯,通俗易懂,適合非心理學專業的同學閱讀學習。書中對心理學實驗有較好的介紹方便學生了解,但缺乏從專業角度進行的點評。另外此書內容偏少,無法完整概括整個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歷史和現狀。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多年為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講授《社會心理學》的基礎上完成的。本書對社會心理學的已有概念和主要研究成果之間的串聯編排,大致是按“個體社會心理現象(微觀層面)——群體社會心理現象(中觀層面)——人際一社會相互作用(中、微觀層面的相互作用)——大眾社會心理現象(巨觀層面)”的順序進行的。

目錄

緒論

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社會心理學的歷史發展

三、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四、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倫理道德

第一章 社會化與個性化

第一節 社會化的概念

第二節 社會化的內容

第三節 個性化

第二章 自我概念

第一節 自我概念及理解

第二節 自我概念的功能

第三節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節 自我概念的調整與塑造

第五節 自我概念的結構和理論

書摘

第一章 社會化與個性化

人出生時只是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個體。人與其他物種的區別,不僅僅是生理的或身體結構上的差別,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是其獨特的社會屬性。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關於費爾馬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換言之,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他身上凝聚或聯結著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人一出生,就開始建立和聯結各種社會關係。一個人,只有學會了遵守各種社會規範、學會了與他人和諧相處、學會了適應社會生活並為他人和社會所接受,融人一定社會的文化,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這種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就是社會心理學所說的“社會化”的過程。

西方社會心理學家的書著中,很少或沒有出現“社會化”這個概念。概因社會化本身是一個難以通過測量和實驗進行研究的概念。而按照實證主義的原則,不能用實驗和測量進行研究的問題不屬於科學問題。在西方學者的研究中,也有屬於社會化方面的實證研究,如科爾伯格對兒童道德發展過程的研究,但他們是在兒童心理學或發展心理學的框架下進行的研究,而沒有在社會心理學或“社會化”的概念下進行系統的研究。

在中國學者所著的書著中,社會化是社會心理學的第一個基本概念。在後現代主義背景下,不能用測量和實驗進行研究的問題仍可包括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疇內。

社會化的詮釋

第一節 社會化的概念

1.社會化(socialization)

社會化是指個體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通過社會互動,學習和掌握社會生存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規範和經驗,適應社會生活並為社會所接受,成為合格社會成員的過程。

這一定義包括如下要點:

·社會化的主體是“個體”,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具體的人。

·社會化的場所是“一定的社會背景”,如家庭、學校和社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