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

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

《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全面闡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當代建築的發展演變和最新動態,系統地梳理了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鄧慶坦 (作者), 鄧慶堯 (作者)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平裝:245頁

正文語種:漢語

開本:16

ISBN:7560963056, 9787560963051

條形碼:9787560963051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 x 19.8 x 1.8 cm ; 581 g

內容簡介

《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全面闡述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當代建築的發展演變和最新動態,系統地梳理了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力避高深玄虛的理論,運用平實簡明的語言,配以大量精美的插圖,對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的代表性建築師、建築作品進行了歸納解析。以期為工作在建築設計一線的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在校的建築專業學生提供一個深入、理性地認識西方當代建築的理論平台,同時也為建築設計者提供一部高水準的創作構思借鑑,從而有效提高其設計創新能力。

媒體推薦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客體支離破碎的時代,(那些構築世界)的磚塊業已土崩瓦解……,我們不再相信什麼曾經一度存在過的原始總體性,也不再相信未來的某個時刻有一種終極的總體性在等待著我們。

——法國哲學家德勒茲,1972年《反俄狄浦斯》

全世界的思想意識都在微妙地轉變,我們在最後面,像歷來那樣,建築師正在向火車末尾的守車上爬。

——美國建築師P.詹森(1906-2005),1978年獲AIA金獎演講

作者簡介

鄧慶坦,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獲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以第一著(譯)者出版學術專著、譯著十餘部。主要專著《中國近、現代建築歷史整合研究論綱》,主要譯著《國際著名建築大師·建築思想·代表作》。主持完成大中型建築設計與規劃項目十餘項。

鄧慶堯,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博士、博士後,本科、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就讀於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曾任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藝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副主任、青島城市建設集團副總工程師、中城聯盟設計總監聯席會副主任。現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教授、教授委員會主任。

目錄

第一章 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縱覽

一、質疑與叛逆:對正統現代主義建築理論的批判

二、演進中的多元: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縱覽

三、走向多元重構與整合: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的理性思考

第二章 後現代主義——歷史與古典的“戲說”

一、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

二、後現代主義經典建築理論著作

三、波普藝術與建築設計中的波普手法

四、戲謔的古典主義與激進的折中主義

五、復古主義:從古典復興到新古典主義

六、結語

第三章 走向新現代主義——經典現代主義的回歸與超越

一、經典現代主義形式語言的繼承:純粹的幾何體構成

二、點、線、面、體的抽象構成:邁耶式風格

三、場所精神的塑造:光與影的表現

四、建築形態的非物質化:漂浮性、流動性和暫息

五、極少主義傾向

六、結語

第四章 新理性主義與類型學——在理性高度上重建文化連續性

一、歷史視野下的理性主義:從古典理性主義到新理性主義

二、建築類型學溯源

三、當代建築類型學理論

四、建築類型學設計手法

五、新理性主義與新城市主義

六、結語

第五章 解構主義——解構、解形與非線性建築

一、解構主義建築溯源一解構哲學、構成主義與當代科學觀念

二、解構主義建築形態構成手法解析

三、計算機技術與“異形”建築探索

四、非線性建築:當代解構主義建築新走向

五、結語

第六章 新地域主義與批判的地域主義——現代性語境下的地域主義

一、概念辨析:地域性、地域主義、新地域主義與批判的地域主義

二、地域主義建築實踐:從早期的地域主義到地域性現代主義

三、當代新地域主義建築設計手法解析

四、結語

第七章 當代高技派建築——走向技術與情感的共生

一、歐洲現代建築運動技術美學的孕育與誕生

二、“阿基格拉姆”與“新陳代謝”派:高技派的前奏

三、當代高技派建築大師及其經典作品

四、當代高技派設計手法解析

五、當代高技派新趨勢:高技術與情感、生態的共生

六、結語

第八章綠色的呼喚——走向生態建築

一、生態建築觀念的歷史演進

二、當代建築生態理論概述

三、生態建築形態與生態建築策略

四、結語

第九章 建構——詩意的建造

一、建構概念辨析

二、從奧古斯特·佩雷到卡洛·斯卡帕:建構傳統溯源

三、建構文化的回歸:當代建構實踐解析

四、結語

第十章建築表皮——資訊時代的建築時尚

一、從附屬到自治:建築表皮的演進歷程

二、當代建築表皮手法解析

三、走向媒體化的當代建築表皮

四、結語

參考文獻

序言

20世紀60年代以來,占據西方建築思潮統治地位的正統現代主義理論受到了廣泛質疑和批判,隨著“國際式”風格的衰落,以後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為開端,西方當代建築進人_『一個眾聲喧譁的多元化新時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的產生與更迭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展開,形形色色的先鋒思潮、流派和探索不斷湧現。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中國建築界結束了與國際建築潮流長期隔離的自我封閉,進入了一個與世界建築潮流息息相通的國際化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的後現代主義思潮到2l世紀之初的建築表皮,以西方當代建築為主體的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的傳播,正在對中國當代建築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許多思潮理論為中國建築界所津津樂道,形形色色的流派風格成為中國建築師模仿的對象,許多先鋒建築師像影視明星一樣,成為青年學子崇拜的偶像。20、21世紀之交,隨著全球一體化和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中國高速增長、規模巨大的市場經濟,支撐起一個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建築工地和設計市場,吸引著全球職業建築師覬覦的目光。西方建築師大舉登入中國設計市場,正在成為當今中國一個爆炸性的文化話題,從安德魯的北京國家大劇院、赫爾佐格與德·默隆的國家體育館(鳥巢)到庫哈斯的中央電視台新廈,西方建築師在國家級的建築項目方案投標中頻頻獲勝,不禁使人們發出驚呼:中國正在成為西方先鋒建築師的實驗場!

“狼”來了!中國建築師進入了一個與“狼”共舞的全球化時代!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當代建築創作和建築理論研究進入了空前寬鬆、活躍的新時期,西方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不斷湧入,不僅大大開闊了中國建築師的視野,也為建築創作與理論創新注人了新的動力。西方當代建築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絕對的真理,中國建築師必須學會借鑑其中的進步成分和積極因素,剔除違背建築發展方向的糟粕與消極因素。早在80年代後現代主義理論的引進中,對於它的消極和負面影響,曾昭奮先生就曾經指出:在後現代主義的道路上,既有花朵,也有泥坑。他告誡說:“後現代主義重視傳統、重視舊形式,頗使那些無視現代主義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和歷史功績的人們,能夠在復古主義、形式主義的原位上輕而易舉地接過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和主張。”面對形形色色、泥沙俱下的西方當代建築思潮與流派,鄒德依先生則指m,建築“創新”必須符合社會進步和建築的前進方向,否則只能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的時尚,只有當先鋒建築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才能構成進步的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