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哲學

當代中國哲學

《當代中國哲學》是200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建寧。該書是一本系統研究1949年以來當代中國哲學的著作。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的宗旨是:回顧當代中國哲學的曲折歷程,評述當代中國哲學的熱點問題,總結當代中國哲學的經驗教訓,展望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前景。本書主題明確,脈絡清楚,視野開闊,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當代中國哲學》比較系統地回顧和梳理了當代中國哲學的歷史進程,對當代中國哲學具有重要影響、又有重大分歧的學術問題和學術爭論進行分析與探討,闡明自己的見解,研究當前學術界普遍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作者簡介

郭建寧,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當代中國哲學、文化哲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著作有:《艱辛探索的哲學軌跡——1956至1966年毛澤東的哲學思想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當代中國哲學熱點問題透視》(西安出版社1995年版),《中國現代哲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探》(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當代中國的文化選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二十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已發表學術論文約一百六十篇。

目錄

導論

一 當代中國哲學的歷史進程

二 當代中國哲學的經驗教訓

三 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前景

第一編 恢復和改造時期的哲學(1949-1956)

第一章 建國初期的學習熱潮

一 建國初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情況

二 《實踐論》、《矛盾論》的重新發表

第二章 若干哲學問題的探討

一 關於社會發展動力

二 關於過渡時期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的性質

三 關於“綜合經濟基礎”與“單一經濟基礎”

第二編 十年建設時期的哲學(1956-1966)

第三章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論

一 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動力論

二 關於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論

三 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論

四 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兩類矛盾論

第四章 工農兵學哲學

一 工農兵學哲學始末

二 工農兵學哲學的經驗教訓

三 關於哲學的普及與解放的思考

第五章 重大哲學論爭的回顧與反思

一 關於抽象繼承法

二 關於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

三 關於“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

第六章 晚年毛澤東的哲學探索

一 認識論的開拓

二 辯證法的思考

三 晚年毛澤東哲學探索的初步評價

第三編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哲學(1966-1976)

第七章 毛澤東晚年的失誤與“文化大革命”

一 階級鬥爭擴大化的誤區

二 社會主義認識的片面性

三 矛盾分析問題上的偏頗

第八章 毛澤東晚年思想研究的方法論

一 毛澤東晚年思想研究的複雜性

二 毛澤東晚年思想的內在矛盾性

三 毛澤東晚年思想的歷史演變性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期間的若干思潮評析

一 “造神”運動

二 極“左”思潮

三 影射史學

四 “革文化命”

第四編 改革開放時期的哲學(1976- )

第十章 實踐標準與解放思想

一 實踐標準與“兩個凡是”

二 實踐標準與思想解放

三 實踐標準與實事求是

第十一章 人道主義與異化

一 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討論的過程

二 關於人道主義問題的討論

三 關於異化問題的討論

第十二章 實踐唯物主義和主體性

一 實踐唯物主義討論的先聲

二 實踐唯物主義研究之我見

三 主客體問題探討

第十三章 文化熱與國學熱

一 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

二 20世紀90年代的國學熱

三 新文化保守主義評析

四 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十四章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的文化選擇

一 關於文化全球化

二 關於文化多樣性

三 關於“振興國學”

第十五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意蘊

一 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

二 利益協調與和諧社會

三 和諧文 化與和諧社會

結束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視野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本依據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層面

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解讀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