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1973年

畢卡索1973年

《畢卡索1973年》是陳強編著的一本圖書,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畢卡索1973年畢卡索1973年

對畢卡索而言,成功是如此唾手可得,他抵達了一個藝術家夢想所能企及的高度,活著就看到自己的畫作被收藏進羅浮宮,在今生今世盡享了財富與榮耀。他如同暴烈不羈的公牛,衝撞著世界、生活和藝術的種種規則。在九十餘年的漫長生命之旅中,他的畫風和他的個人生活一樣豐富而多變,恣意而不羈。
他的畫作,刺穿20世紀的浮華,表現無辜者的苦難,控訴戰爭的罪惡,暴露現代人的孤獨與惶惑,也若隱若現地留下自我生活的印記。

目錄

第一章 弱智的天才
他開始覺得自己掌有巨大的力量,一種巫術般的力量,他可以命令上帝。他也確信,妹妹的死便注定了自己的命運,那就是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
第二章 榮譽下的苦悶
巴勃羅內心卻充滿著矛盾和苦悶,成功帶來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他徘徊於兩種選擇之間:就這樣畫下去,走著前人的路,還是反叛傳統,繼續在藝術險途中作不懈的探索?
第三章 闖蕩巴黎
畢卡索的心裡全是美好的想法,他和他的朋友們對巴黎滿意極了。但是,藝術之都並沒有給這位“國王”以應有的待遇。
第四章 卑怯的藍色與粉紅色
畢卡索手裡攥著厚厚的巨款,簡直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這筆款子足夠他和費爾南多3年的生活費了,而且還可以用來招待朋友。
第五章 迷宮的遊戲
畢卡索對成功,就像凡·高對於失敗一樣,幾乎一無所動。成功是畢卡索的命運。
第六章 幻想與毀滅
對於現實,他或者戲弄,或者嘲笑,或者譴責;而且,他也更關心以精神世界為生命中心的人。
第七章 征服與和平
畢卡索的《家鴿》定為和平大會的宣傳畫,接著很快就印成了象徵世界和平的畫,遍及巴黎全城,又很快傳遍了世界,成為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心目中的美好象徵,和平鴿因此而聞名於世。
第八章 一個政治理想者
他們想知道畢卡索對史達林的評價或對秘密報告的態度,這是極有價值的新聞。畢加索派了一名女僕出去說:“去找赫魯雪夫。”
第九章 最後的統治者
也許這是一種真愛,但只能稱之為毒蠍式的愛——愛對方,愛對方的一切,把對方吞噬掉。這就是畢卡索的最後20年。

精彩書摘

對畢卡索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刺激。
海明威是一個真正戰鬥著的勇士,他不僅用他的筆,而且還親手拿起槍。當畢卡索在畫《格爾尼卡》、《佛朗哥的夢幻與謊言》時,海明威在馬德里把子彈射向敵人,把手榴彈投向法西斯軍隊;當畢卡索在嘲諷德國人的時候,海明威把自己的漁船改裝成小戰船,在加勒比海沿岸搜尋德國人的潛水艇,把情報提供給盟軍海軍,從而徹底殲滅了這個海域的德軍潛艇;當畢卡索在亨利四世大街的槍炮聲中為瑪雅畫像時,海明威作為戰地記者,帶領了一支非正規軍的小部隊,在城內與德國人進行巷戰。
也正在此時,畢卡索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選擇——法國共產黨向他伸出雙手,奔走其間的是畢卡索的好朋友保爾?艾呂雅和法國著名作家阿拉貢。共產黨人的英勇戰鬥和獻身精神使艾呂雅欽佩不已,他也加入了法共,並且認識了同為法共黨員的阿拉貢。法國解放後,艾呂雅同畢卡索嚴肅地探討起這個問題。畢卡索對艾呂雅闡述的法共理論表示了贊同,同時也對他們在艱難日子裡堅持戰鬥的精神表示了欽佩。
回首以往所走過的道路,早年痛苦貧窮的生活留下的記憶刻骨銘心,畢卡索對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有一種本能的反感。雖然他現在過著不亞於大資本家的奢侈生活,但並不妨礙他對資本主義的厭惡,他性格之中仍懷有人道主義的東西。兩次世界大戰都是資產階級挑。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