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紅利

留學紅利

“留學紅利”分為“經濟紅利”和“人才紅利”。由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編寫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顯示,在國際社會,“留學紅利”早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留學生中,尤其是來自開發中國家的留學生,很多都是得到了政府或私人資助,或者來自經濟條件相對優越的家庭。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留學生都給其所在學校以及當地政府帶來巨額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留學生也成為已開發國家爭奪世界人才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

背景

留學紅利留學紅利
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編寫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2015年1月在北京發布。藍皮書分析世界和我國留學發展的特點及趨勢,並針對留學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藍皮書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同時“低齡化”出國的趨勢不減。中國高中生赴美留學熱潮湧動,已經形成一股顯著的力量,高中生已經成為繼研究生本科生之後的第三大出國留學人群。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藍皮書調研合作機構啟德教育集團調查顯示,2007年至2014年,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英國集中了90%以上的中國高中留學生。

原因

針對出國讀高中的原因,藍皮書的研究發現,教育質量和職業發展是學生和家長選擇出國留學的最主要原因。

首先,因為國外教育和考試制度相對寬鬆,考核指標相對多元,更注重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參與等。其次,國外很多高中是世界名校的搖籃,每年為美國著名高等學府輸送大量生源的中學被中國人稱為“小常青藤”。再其次,迅速提高語言能力、培養獨立生活能力等也是很多家長提早送孩子出國讀書的原因之一。

此次藍皮書的調研中,特別對2013年本科畢業生的留學意向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選擇留學北美、歐洲和亞洲最主要的原因是“研究生教學質量好”,其中北美比例最高,達到了88.1%。同時,選擇留學大洋洲的原因還有“留學環境開放、容易申請”,選擇亞洲和歐洲的主要因素還有“留學費用便宜”等。

優惠政策

留學紅利留學紅利
作為潛在的高技能國際化人才,留學生是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力爭吸引和保留的移民群體,因此,很多國家儘管收緊移民政策,但依然實行較為寬鬆的留學政策,為留學生畢業後能夠留在該國工作提供各種便利。

為吸引留學生,2014年美國參議院移民改革法案出台了一系列針對高科技人才移民的優惠政策,指出移民政策應向理工科人才和在美投資創業者傾斜。而加拿大出台了一項海外留學生倍增計畫,鼓勵國內大學接納海外留學生和研究人員。英國則針對中國留學生出台了“國際學生實習計畫”,給予留學生在英國參與實習工作的機會。澳大利亞著名的“八校聯盟”則正在積極與中國“985”和“211”高校簽訂合作協定,鼓勵中國學生開展合作研究項目。

但藍皮書分析,美、英、澳、加等幾個傳統留學國家受到留學費用、移民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開始面對更多新興留學目的地的挑戰。尤其是一些歐洲大陸國家和亞洲國家以較高的“留學性價比”贏得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生源。

發展趨勢

2013年,赴德中國留學生人數達到了2萬多人次。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留學“吸引力”不僅是其優質的教育資源,還有公立大學不收取學費,且允許留學生在校期間打工,留學性價比較高。與此同時,荷蘭瑞士比利時瑞典四國因為提供數額較高的獎學金或簽證通過率高等因素,近年來接收留學生的數量也在穩步增長。

亞洲一些新興留學國家和地區也受到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的關注。藍皮書指出,近年來亞洲國家在世界著名大學排名中表現不俗,而且對於本區域的學生來說,留學亞洲的優勢還在於語言文化差異相對較小,學費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尤其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推動下,政府獎學金和雙邊教育交流等項目越來越多,使得更多中國學生開始考慮“就近留學”。

弊端

藍皮書預計,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家庭收入的不斷增加,未來中國高中生出國人數將持續增加。

然而,低齡留學也存在弊端。學生年齡小,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受限,極易導致無法按時完成學業、缺少自我保護意識、缺少法律意識、缺少對文明的尊重和了解、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等問題。

對此,藍皮書建議,留學生和家長在做出留學決定前,應該慎重思考,讓深思熟慮代替一時衝動,讓理性留學代替盲目留學。

如何吸引海外留學生來華

留學紅利留學紅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但引進的來華留學生卻還不多。廣納天下英才,大力吸引外國留學生,可以很好地平衡當前的留學逆差,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真正的留學大國,同時參與到全球人才競爭中,享受全球智力共享、留學經濟等“留學紅利”。

更多更好地吸引海外留學生來華,我國還需要加強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可考慮放寬來華留學優秀畢業生的實習工作政策,允許優秀外國留學畢業生留華工作和生活。根據我國現行的留學政策,外籍留學生畢業以後不能直接在我國就業或創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禁止了具有創新創業潛力的外國人才苗子。建議順應世界人才國際化流動的趨勢,放開外籍優秀留學生在華就業和創業的限制。同時,放開國際留學生實習限制。

二是改革教育體制,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中國高等教育應逐步完成中國教育去行政化,完善校長治校制度,使教育部門回歸學術、科研本位,逐步將中國打造成世界性的學術科研中心及國際人才中心;最佳化課程設定,改革教育方式,培育多層次、多領域的創新人才。在國際,大學校長和教師全球招聘是很常見的現象,中國高校的領導者也應該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獲得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領導力量,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

三是增加國際語言授課課程、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我國不能吸引海外留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為非英語國家,又缺乏全英語教學課程。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多數要先學習語言,加大了他們的學習難度。要擴大師資隊伍,除了全球招聘,我國也可以考慮實施“教師國際化培養計畫”,通過教師外語培訓、中長期國際學術交流、國外進修、建立海外培訓基地等措施,培養擁有熟練使用外語、讀寫外語文獻等技能的教師隊伍,並帶動全國效仿實施。

四是鼓勵中外合作辦學,提高教育國際化程度。建議開放部分教育市場,鼓勵本土教育機構與國外名校開展合作辦學,通過國際學分互認等方式,開設交換學生計畫等,引入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以及我國緊缺專業和先進的管理模式、教學理念等。目前,寧波—諾丁漢大學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分校等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受到各方好評。未來,我國高等教育可以進一步擴大和提升中外合作辦學來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程度。

五是實施吸引留學生的專項計畫和示範工程。2010年,中國教育部實施了《留學中國計畫》,設定了到2020年,中國吸收50萬名在華留學生的目標。在此計畫框架下,可以仿照國外舉措,挑選國內重點大學,建立高等教育國際化示範工程,資助目標院校增加吸引留學生的教學和生活硬體設施、引進外籍教師、開設全英語教學課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